周一,美國總統川普和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白宮共同宣布:台積電將在美擴大投資,從原來的六百億美元增加一千億美元,總金額為一千六百五十億美元,在美國將建六座晶圓廠,兩座封裝廠及一個研發中心。
在美國,媒體及許多高科技公司都公開表示歡迎。
在台灣,反應卻相當的兩極。有的贊成,但也有認爲台積電是被逼,一定是對台灣不利。
本文將從幾個不同的面向來分析整個事件的源由及可能的結果。做出幾點可能是很不一樣的結論。
源由- 從美國的晶片法案(Chips Act) 談起
川普想要台灣做什麼?為什麼?
要討論這個問題,我想我們也許應該回到兩年前拜登簽署的晶片法案。我在參考曾談到,在美國晶片法制訂時,美國朝野就非常的失望。因為跟據商務部及專家估計,在花了五百多億美元實施晶片法之後,高端的晶片在美國的生產也只有10%左右,這是包含Intel 的產能。如果美國要複製台積電的能力,估計至少要花十年及1.2 兆美元。雖然美國很有錢,但是這也超出他們願意承受的範圍。時間也拖太長了。
這樣的結果,對於希望增加高階晶片產能以減少風險的國會及美國行政當局是非常的無奈。結果2022年的年底,在美國的要求下,台積電就宣布他們要加碼在美國的投資到美金六百五十億及三座晶圓廠,達到台積電總產能的約10%。雖然這個數目是比較好一點,但是距離減少風險事實上是還差得很遠。
所以川普從一開始就是要提高美國對於高階晶片的產能。這其實也是美國朝野上下的希望。不僅如此,這也是西方世界共同的願望。
雖然一開始時有傳言,他們要台積電去接手 Intel。但是我後來查了一下。Intel 的製造工廠 Intel Foundry Services (IFS) 主要的其實是在愛爾蘭及以色列。Intel Foundry Services 在美國本土的員工總共只有1000人。他們能生產的量,也是很小。這樣的規模台積電接手也跟本不可能做大規模的製造。我懷疑這個傳言的真實性,可能只是煙幕彈。
直到本周一,川普和魏哲家共同宣布台積電的總投資將加碼到一千六百億美元。
川普對於這樣的結果,顯然非常的高興及驕傲。西方世界也感覺紛紛表示欣慰。專家們估計,當這一千六百五十億花完以後,台積電的高級晶片在美國的產能會達到20% 。這對分散風險當然會更加有用。
拜登花了五百多億只有吸收到六百五十億美元。現在川普一元沒花,就得到這樣的結果,當然非常的驕傲。幾乎每天都在談這件事。他宣稱這証明他的關稅策略很有用。不過很多專家都說關稅威脅其實不會有用。魏哲家甚至公開說主要的原因是因爲客戶要求。我們看到這件事宣布後,AMD 及 Nvidia 都發布正式的聲明,支持並且表示會利用這些新建的設施。高通的總裁甚至上電視表達高興與支持。
我們猜測,川普政府除了他的大嘴巴公開威脅要加半導體關税以外,可能也同時發動這些台積電的客戶去遊說運作台積電擴大在美的投資。
台灣是最大贏家
不過,不管台積擴大投資的主要原因是因應客戶的要求還是政治的壓力,我認為台灣都是最大的贏家。
1. 許多美國專家都斷言美國對台灣的半導體的關稅應該不會有了。
2. Intel 的收購案已經沒有了。應不會有技術外流的問題了。
3. 台灣的矽盾的地位不會改變。如前所述,如果由美國來做,複製一個台積電至少要十年及1.2兆美元。現在由台積電來做,應該更有效率。川普聲稱台積電高級晶片在美國的產能將達30 到40%。但是專家們的估計是最多只有20%。且那已經是十年以後的事了。
4. 因為地緣政治的關係,西方各國都希望也要求台灣在外國設立一些生產工廠,以分散風險。台積電在外國擴散設廠,已經變得不得不為。現在在美國擴大投資,表示台灣並不是完全只顧自己,也願意和世界一起分擔責任。這是讓台灣免費的向全世界最好的廣告。
5. 既然到外國設廠是無法避免,在美國的設廠,其實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美國對智慧財產權的高度重視,台積電的技術外流應該會比較不會發生。這比台積電跑到一些完全不尊重智慧財產權,全國上下都想要偷技術國家要好多了。
6. 舒緩台灣「五缺」的壓力,尤其是人力的問題。因為少子化的影響,相信台積電如果在台雇用大量人員,一定會產生排擠效應。現在如果能在美國雇用當地的人,用當地的各種資源,包括水電,相信應可減緩在台灣的各種需求。
不管怎樣看,台灣都是最大的贏家。
這是一個相當有智慧的決定。
我們看到,台灣正在勇敢的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