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January 8, 2024

耶穌如何看總統候選人的土地房產問題

今年台灣的總統大選,各方都不約而同具焦在總統候選人的土地及房地產。到底是應該要「合法」呢?還是「合理」(台灣人說的「社會觀感」)呢?成了很多爭論的重點。


我是一個住在美國的台僑。很自然的就會想到,這種事如果發生在美國的話,他們會怎麼處理?和台灣人會有什麼不同?


其實我們只要看看耶穌如果還活著他會怎麼處理,我們就可瞭解西方人會如何反應。這個問題的解析也可看出現代文明和中華文明最大的不同。


為什麼要談耶穌的看法呢?


說起來有點難以置信,耶穌在兩千元前也碰到和我們一樣的問題,要「合法」還是要「合理」?耶穌的反應是大大的影響了整個西方的歷史,甚至是世界的歷史。


和中國的情形類似,西方的幾個帝國在巴比倫王國採行《漢摩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以後,都是以法治國,依法行政。


但是不管法律是如何的嚴密,總是有一些不合理或不合時宜的東西。當時耶穌所在的猶太地方也是如此。


當時就有摩西留傳的法律,規定每個禮拜只能工作六天,第七天(當時叫安息日)一定要休息,不淮工作。但是如果有人生病呢?醫生也不可以工作,病人只好拖著病。如果有婦女要生小孩,更是痛苦,因為不管是醫生或助產士都不可工作,許多婦女都因生產而致死。許多老百姓,尤其是低下階層的百姓,對此非常的痛恨,但也莫可奈何。


聖經紀載,耶穌當時也能治病。如果有人在安息日生病,耶穌也照常出去給人治病。


當時在猶太有一些專門研讀法律的知識份子,聖經稱他們為法利賽人,非常不以為然,要求耶穌要守法。但是耶穌卻完全不理,照常去給人治病。


有一次,在法利賽人批評耶穌的行為時,耶穌公開的回答了一句:


「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而生的。」


把它翻譯成現在的話,其實就是


「法律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法律而生的。」


在這以前,我們沒有見過有人對法律挑戰過。


歷史上第一次:


  1. 有人把「人」的地位,提高在「法律」之上。以人為中心來看待事情。
  2. 有人公然𢯊向法律挑戰。認為法律應該是服務人,不是人要完全順服法律。


耶穌並沒有說應該要「合法」還是要「合理」。但是如果法津是為人而設,當然要把不合理的法律改成合理,不是要人去附合不合理的法律。


讓法利賽人非常沮喪的是,當時絕大多數的老百姓都支持沒有讀什麼書的耶穌。他們後來非常憤怒的連合大祭司把耶穌訂死在十字架上。但是耶穌的思想卻從這些社會最低層的人很快散播到整個羅馬帝國以至於整個西方。他們的文明不再只以法律為中心,而是加上了「人」的因素。歷史學家湯恩比(參考一)就把耶穌逝世後幾個世紀稱之為「理性的抬頭」。


所以,當美國獨立戰爭時,雖然有些人在談那是不是合法,但是並沒有多少人在管是不是合法。大部分的人在討論的是怎樣做才合理。就是以理性來討論問題。


因為法律是要為人服務的。如果不合理的,改一改就是了。


美國人稱他們的文化為基督教的文化。


因為政治並不是只有法律。


如果只有法律,那是古代的中華統治者的文化,不是二十一世紀的現代文明。




參考一:恩湯比(Arnold J. Toynbee)西方世界公認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歷史學家。他認為決定歷史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文化。


毛澤東顯然很認同他的說法。他一生發起最大的政治運動就叫做文化大革命,要改變中國的文化。


文化大革命後,中文𨶹於湯恩比的文章幾乎已不是縱跡。維基百科他的中文介紹也大概只有不到英文版的五分之一。


本文的許多論點深受湯恩比的影響。


Friday, September 15, 2023

一對美國師徒對中國政策的懺悔(下)


 1950 年代初期,美國的哈佛大學聘請了兩個從東歐逃難到美國的兩個學者,一個就是季辛吉另一個就是布里辛斯基。很多人說,他們兩個在哈佛互相競爭。不過季辛吉先升到副教授後,布里辛斯基就𨍭到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他們兩個人和他們的學生卻對美國的二戰後外交有相當大的影響。

很多人都說季幸吉是美國打開和中國交往的關鍵人物,布里辛斯基則是促成美國和中國建交的要角。在名望上,布里辛斯基似乎是輸了季辛吉一點。

不過布里辛斯基卻有兩個在外交界赫赫有名的學生,一個就是後來成為國務卿的 Madeleine Albright,另外一個就是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

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雖然不像季辛吉和布里辛斯基那麼著名,但是我認為他在對美國的中國政策影響實際上是比季辛吉和布里辛斯基更大。他可以說是五十年來都一直參與美國的對中關係,直接的或間接的。

毛澤東發動「聯美制蘇」政策

目前中國洩出的情報指出,1970年中美的和解和交住,其實是毛澤東發動的。1960年代的末期,中蘇的爭執引發了雙方在東北及新疆都爆發了激烈的武裝衝突。中國甚至有全國性的領導人疏散的動作。當時蘇聯也認真的考慮用核武對付中國。雙方的情況非常的緊張。

毛澤東就要求以陳毅為首的四個元帥研究如何因應。結果就是他們結論出的「聯美制蘇」政策。陳毅及葉劍英等都極力主張先放下台灣問題,拉攏美國和他們聯手來對付蘇聯。毛澤東接受了這個建議,透過幾個不同的管道向美國發出邀請美國總統訪問中國。

當時季辛吉是美國的國家安全顧問。他一開始是反對和中國交住的。不過那時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的白邦瑞正在聯合國的秘書處打工。他接受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委托(就是成為CIA 的情報員)幫他們收集中蘇衝突的情報。白邦瑞從他和蘇聯在聯合國秘書處的許多外交官處探得中蘇雙方的關係極為緊張。到了最後,美國國安局的官員根據各方面的調查斷定中蘇雙方的關係非常惡劣,認為美國可以考慮和中國交住。

然後才有尼克森到中國的破𣲙之旅。其實從頭到尾的主要推動者就是毛澤東,他仿照三國的「聯吳制魏」之法來制衡蘇聯。

白邦瑞推薦美中軍事戰略合作

美中兩國搭上線後,雖然美國曾提供蘇聯在中蘇邊界的軍事部署等情報以及一些監控蘇聯軍事行動的雷達等設施。但是因為中蘇雙方的軍力還是相差很多,中國方面就開始推動美中軍事合作。一開始時,美國當局對此很是猶豫。白邦瑞當時是剛拿到博士學位,正在Rand Corporation 作研究。他是第一個看出美中軍事戰略合作的價值,極力推薦雙方的合作,也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發表中美應在軍事方面合作,在戰畧上對美國很有益處。這個策略,後來被兩黨都接受。尤其是當時總統後選人雷根特別約他相談,當選後也進行了這個建議。

當時鄧小平為了表示中國的誠意,也不惜出兵越南。

後來中美雙方秘密的簽署了軍事合作協議,由美國提供各種高級的武器及裝備給中國。這件事一直到最近這幾年才解秘。

也順便一提,當時美國和中國簽署八一七公報時,本來中國要求,美國也同意要訂定一個最後的日期,在那以後美國就不再賣武器給台灣。但是八一七公報最後發表時,(因為美國內部的三劍客聯合起來反對,詳細請見參考一)並沒有出現這個最後的日期。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中國從美國拿到的一些軍事武器及設備,很多都是比美國賣給台灣的更高檔,更具殺傷力,實在沒有什麼好抱怨的。第二,當時中美雙方的關係很好,如蜜似膠。中國認為美國在各方面都向他們傾斜。台灣問題若有美國支持,終究會很簡單解決。因此也只表面上抗議一下就吞了下去。

白邦瑞是美中軍方主要接頭人

在中美簽署軍事合作的協議後,白邦瑞就受聘在美國國防部負責把美國的各種武器裝備送到中國,也成為代表美國和中國軍方的主要接頭人。也因為這樣,他被中國人認為是他們在美國政府內重要的友人。後來,他也常常受𨘋參加中國軍方舉辦的各種會議,參加他們的討論。

因為這些接觸,他得到許多中國人信任也得到許多中國人寫的文章(他曾經在台灣學中文,中文的造詣相當不錯)。在1990年以後,他就開始翻譯許多中國人的文章。他逐漸的發現中國人在經濟進步及工業化之後,並不會變成他們想像中的民主化。中國人對美國的民主制度並沒有興趣。事實上,中國人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他們想主宰亞洲,甚至主宰全世界,取代美國。



百年馬拉松」可說是白邦瑞的懺悔錄

2015年,他發表了「百年馬拉松」(參考二)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懺悔錄,敘述他們對中國的誤判及無知。美國對中國的幫助,只是在建立一個強大的敵人。

「百年馬拉松」影響美國對中政策

這是在芝加哥大學的 Mearsheimer 教授之後,指出中國會成為美國的敵人的第二人。在美國的學術界及政界引起非常大的討論及影響。我想,如果說是影響美國對中政策最大的書也應不為過。當時的總統後選人川普讀到後,也親自和他討論美國的對中政策。新聞媒體也報導,川普當選總統後,也常常由白宮打電話給他,和他討論對中國政策和貿易戰的方向。

美國對台灣的政策也開始有了非常重大的變化。尤其在川普當選後,他們對台灣已經完全不是對没有邦交的國家的態度,事實上台灣已經變成美國最重要的盟國之一,地位比絕大多數的國家都高。中國也被高昇為最大的敵對國。

他應是美國的對華(包括台灣和中國)政策最重要的影響者之一。

參考一:Nancy Bernkopf Tucker, Strait Talk: United States-Taiwan Relations and the Crisis with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April 2011。此書有中文翻譯本。
參考二:Michael Pillsbury, 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Henry Holt and Co., Feb. 2015。此書即為「百年馬拉松」,也有中文譯本。

Friday, August 4, 2023

一對美國師徒對中國政策的懺悔 (上)

2014年,太陽花運動發生後的一個多禮拜,住在美國的我,在家𥚃拿著遙控對著電視一個一個台的掃瞄,想看看美國的政論節目們如何看台灣的太陽花學運。

自己很少看電視。如果看的話,都是每一台看一二十秒,如果有興趣的話.才會繼續看下去。

忽然間,轉到了一台後,不知不覺的停了下來。主持人是一個相當年輕漂亮的女孩。她正在訪問一個非常老的老頭子。不過吸引我的是,那個老頭正在用歐洲鄉音非常重的英語在評論太陽花運動。他們的背景正是台灣太陽花運動的影片。更讓我驚訝的是,他很難聽得懂的英語卻有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

奇怪!這個老傢伙是誰?怎麼會有這麼熟悉的感覺?我幾乎聽不下他在講什麼。

我一直看他著的臉,幾乎停了一兩分鐘。

想到了!他就是Zbig Brzezinski (布里辛斯基),那個主導美國和台灣斷交的傢伙!

忽然間,斷交那一天的情景,在我的眼前一幕一幕的閃過。

斷交情景歷歷在目

那一天,1978年12月的一天。我正在美國洛杉磯找工作。一個多月前,我的指導教授告訴我,美國的景氣非常的不好。我們做的研究計劃的經費明年也要停了。要我準備畢業。已經快到年底了。那一年,我們(電機)系裏畢業的博士生,應至少有五到十個吧,還沒有人找到工作。

不過我並不擔心。已經讀了四年多,畢業總比沒有好。我匆匆的寄出約十張左右的求職信。非常幸運的,有六家公司有興趣,很快的和我連絡,要求去面談。我就和他們安排,每個禮拜面談兩家到三家,從我住的東部一直排到西部。洛杉磯就是最後一站。不過那個禮拜初,我已經接到兩家願意聘我的通知。所以我自己已決定洛杉磯就是最後一站。我也已經和最後那家公司面談過了。

那一天也是自己學生生涯的最後一天。是很特別的一天。

因為時差的關係,早上不到六點就起床了。心情特別好。真是感謝上帝的思典,什麼事都非常的順利。吃了早餐後,離飛機起飛還有三四個小時,但也沒有什麼事,就開車到機場。

因為當時還沒有網路,我也沒有帶什麼書,所以在把行李拖運後,就一個人在機場𥚃 sô-lâi sô-khì。

忽然間,不知出了什麼事,幾乎所有的人都在交頭咬耳,只聽到嗡嗡嗡的聲音,大家不約而同都跑到電視機前。

台灣怎麼能代表中國?

我也趕快去跑到電視前。是一個記者招待會。沒多久,Brzezinski 就出現在電視前。看得出他相當的興奮,他拿出一張預先準備好的稿子,宣讀美國和中國將明年起建交,並且要和台灣斷交。坦白講,我自己雖然每天晚上都看電視新聞。但是Brzezinski 的鄉音實在很重,我聽得非常痛苦。但知道這和台灣有關,所以非常忍耐的從頭看到尾。大慨瞭解他們要和中國建交及和台灣斷交。

念完了稿,他也口頭解釋了一些。然後就是記者們問問題,Brzezinski 回答。大家對於中美建交並没有什麼大問題。只是有幾個記者問,為什麼要和台灣斷交?

Brzezinski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他說,they claim they represent China (他們,指台灣,聲稱他們代表中國)。他又加了一句,How can they represent China ?(他們怎麼能代表中國?)

整個記者會大約有二十幾分鐘。完了後,幾乎所有人都回到他們自己的座位。只有我和少數幾個人還站在電視前繼續看。那個主播批評了幾句後,就開始請幾個在專家電視上評講這件事。

除了開始時有一兩個專家談到當時的總統因為經濟一直弄不好,想在外交有所突破,所以有中美的建交。基本上專家們對中美建交並沒有什麼異議。

這些所謂專家們主要的討論是台美的斷交。電視上把Brzezinski 的那一句「他們怎麼能代表中國?」一再的重播。這和幾年前台灣被逐出聯合國正是同樣的原因。被趕出聯合國是「中國代表權之爭」。台灣堅持自己代表中國,但是世界上絕大多數都認為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能代表中國,台灣不能代表中國。所以,被趕出去了。

現在,台美斷交也是同樣的原因,因為中華民國堅持代表中國,美國不同意,所以斷交了。

過了幾天,我看到台灣的報導,都說是美國出賣台灣。真讓我不知要講什麼?

那一幕一幕令我難忘的景象很快的閃過。終於我開始注意到他在講什麼。

布里辛斯基:我非常的後悔!

不知怎麼搞的,雖然他的英語的腔還是很重。但是,卻一個字一個字變得很清楚。

“If I would have known that they would have⋯,I wouldn’t have⋯“

有幾字英文字已不記得,但是他的意思應是「如果我那時候知道,他們會變成現在這樣的民主⋯ 我一定不會和他們斷交。⋯」

最後,他又慢慢的加了一句:

“I regret very much!” 「我非常的後悔!」

沒有想到,當年主導美國和台灣斷交的人,竟然在電視上向全美國公然懺悔。

不知什麼時候,我已經不知不覺的站了起來。

“I regret very much!” 「我非常的後悔!」

他把這一句又一個字一個字慢慢的重複一次,幾乎是在自己在對自己說。

太陽花運動深刻影響美國人的心理已經過了將近十年。對我來講,毫無疑問,那是五十年來台灣影響美國心理(American Psyche) 最重要的事件。從那以後,美國人談到台灣,幾乎都要加一個democratic (民主的)。台灣政府就是花再多的錢做廣告都不可能達到的,那個效果自然的貫穿了所有美國人的心理。尤其在武漢肺炎發生後台灣不能參加世界衛生組織的事件後,他們開始覺得把台灣排除在世界各種國際組織是對台灣非常的不公。許多美國人都公開的出來說那是不對的。美國人也開始在探討如何改正以前和台灣斷交所衍生出的對台灣不公的問題。

有一件事,我自己雖然一直沒有中文報紙,但就我所知,在台美斷交後,蔣經國就已經沒有再提台灣政府代表中國了。

現在,台灣有沒有代表中國已經沒有人在管了。

台灣就是代表台灣!

除了代表自己,為什麼還要代表誰?

在全世界民主國家都在紛紛想幫台灣再回到國際社會的各種組織時,台灣為什麼又有人還在講台灣是一個中國,台灣還代表中國?

這正是台灣被趕出世界各種組織的原因啊!

他們在想什麼? 已經被趕出聯合國一次了還不夠嗎?被那麼多國家斷交了還不夠嗎?

Friday, June 23, 2023

意外的美中脫鈎

美中有沒有脫鈎?

美國政府的人都說沒有。美國商務部長說沒有,美國的財政部長也說沒有。甚至連美國總統都說沒有。說那只是在去風險(De-risk)。

不過,中國人都說有,就是有脫鈎!

到底有沒有?

很多人都說,去年十月美國宣布對中國禁止出售一些半導體及半導體的製造設備就是脫鈎。

不過,我認為那實在不算脫鈎。

因為第一,就算沒有半導體設備的禁售,高階的半導體中國也不可能在近期內製造出來。中階的也是很有限。所以如果說有影響,應該是中長期的。

中美雙方的貿易金額至少一年有六千億美元左右,部分半導體及半導體設備的禁售對於整體的影響是有,但是並不大。那只是影響中國從美國的進口。對於比較重大,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每年有四五千億美元)可以說完全無關。

倉促推出禁售中國半導體設備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那個禁售的命令,是相當意外的事。美國是倉促推出的。

為什麼呢?

只要看看這個政策的推出過程就可看出。

第一,美國推出要對中國禁賣半導體設備,日本及荷蘭都沒有馬上加入。他們都還要和美國繼續談判,一直談到今年年初才把政策定下來。就是說,當這個政策推出時,美國和日本及荷蘭都還沒有談好。如果是早有準備,怎麼會那樣?

部分比較敏感的半導體的禁售,也是一樣。受影響的幾家公司,也都沒有準備。過了好幾個月才推出代替品出來。

如果對美國政府的運作有瞭解的就可以看出,這個政策的推出,是臨時決定的,是非常的意外。

封島演習推升台海危機

幾年來,美國政府裡面一直有人在想和中國脫鈎。但是一直沒有人在做。原因很簡單,中美雙方的關係是錯縮複雜,就是要斷,也會藕斷絲連。如果要脫鈎。-定會傷害到自己。我在自己所寫的中美貿易戰的文章中,也一再指出,美國在雙方貿易戰的最高原則,就是以不傷害自己為中心。理論上是無法脫鈎。

所以美國政府到最後只好推出所謂的友岸外包(friend shoring) ,鼓勵他們的廠商向友好的國去代工生產他們要的產品。 不過,那是要大家志願參加的,並没有強制性。但是,坦白的說,美國政府說歸說,民間的廠商配合的實在不多。因為到友好的國家就是搬到中國以外的國家,那是很龐大的工程,很花錢和花時間的。

不過就像俗語說的:怪事年年有,只是今年特別多。去年八月美國的眾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中國忽然進行了大規模的對台封鎖軍演。

對於像我這樣一個從小在台灣長大的人,這當然是一個中國人的心理戰,把情勢弄得很緊張,以表達心裡的不滿。

但是對美國的媒體,和台灣的媒體一樣,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新聞能弄成越聳動越有吸引力,看的人越多。所以在美國的電視新聞就有飛彈,飛機,軍艦及登陸演習的各種影片,再加上各種地圖及軍力的合圍示意圖,聲色俱佳,變成非常轟動。搞得很多人都很緊張。可以說效果非常得好。

弄得很多人都感覺在台灣投資會有風險。聽說台灣政府也私下向美國政府抗議。

但是隨著而來卻產生幾個大家原來沒有預料的情況。

許多國會議員開始非常關注台海局勢,認為美中將來必有一戰。唯一的問題是什麼時候中國會打台灣。他們開始在國會開聽証會。沒有人在問中國會不會打台灣,他們只問中國人什麼時候會打台灣。另外是:既然中國人一定會打台灣,就是美中之間必有一戰,那就對中國不要客氣了。拜登政府開始受到各種壓力,要求就中國採取強硬措施,才有十月時對中突然跑出來的半導體及半導體製造設備的禁售命令。

習大大加速美中脫鈎

另外一個大家沒有想到的是,既然在台海的風險急劇上升,在中國生產的風險也跟著上升了。美國開始出現「中國加一」(China plus one) 的講法。以前把生產線外移的大多數只是一些生產程序比較簡單的產品。現在許多以前不願意把生產工廠移出中國的公司,也都紛紛的把生產線向外移,有些是部分外移,有的是全部搬了。到了最後變成幾乎每一家公司都要把產線或多或少的移出中國。他們的口號也從「中國加一」變成了「中國加N」。美國的友岸外包好像要意外的提前達陣。

當然,中國的新冠清零政策也有影響,但是上海清零以後的六、七月並沒有人在談「中國加一」。「中國加一」 是九月以後才有的。

美國人當說那是去風險。中國人說那就是脫鈎。坦白講,也說得過去。不是完全脫鈎,只是部分脫鈎。但是是在現代進行中。

所以中國人的飛機要碰到美國人的飛機時,許多美國人就說那是風險增高,要加快去風險。如果有幾艘軍艦要相撞了,也是風險增高,也要加快去風險。

非常怪異的,習大大正在加速堆動他反對的美中脫鈎!

忽然間,我瞭解了為什麼習近平的綽號叫做「總加速師」!

不得不偑服古人的智慧:怪事年年有,只是今年特別多!

Wednesday, May 31, 2023

核電不用廢可改為備用

最近台灣的傳媒上有很多談到台灣電力及核電廠的停役問題。

報載台積電的董事長也向蔡總統提出這一方面的關心。

台灣的電夠不夠?蔡總統曾主張2025 台灣廢核。如果核電停止後,會不會有重大影響?

約七年前,我曾引用台灣歷年來的用電數據,並以美國近三十年來的經驗,指出2025 廢核應有可能。

但是在2018以後,因為中美貿易戰,台商大量回流,情形已經有相當的變化,不是我們原來的估計 。台灣應怎麼做呢?

台電應變能力令人非常擔心

我自己的部落格,近幾年來也常常有人點閱關於核電的文章。不能說每天有,但是至少可說是每個禮拜都有人點閱。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很多人都很關心的議題。

經過台灣幾次的斷電,有時是很大規模的,產業界對於政府供電能力可以說普遍都沒有信心。我自己也對台電的應付能力非常的擔心。

是不是要把廢核的主張停下,繼續用呢?這樣反核的人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核電不做主要發電 只當備用

我自己有一個簡單的建議,我想應可顧及到各方的關心問題:

我建議,在2025 年以後,核能發電廠先不要停役,但主要的發電不用,只是用於備用。這樣台灣一定有足夠的備用電力。萬一任何電廠或電力傳輸有問題時,就可啓動核電支援。

備用電力,顧名思義,就是「備用」,平常是不用。所以實際上是廢核了。

如果停止核電的運𨍭,從經濟上來看,有設備放在那裡不用,實在有點浪費。

廢核不如拿核電當「備用」

現在要廢核,為什麼不可以用來做「備用」,平常放著不用,但是萬一有問題時,可以用來救急。

這樣,至少產業和人民也可以放心我們不會再有大斷電的問題。對於反核的人來說,我們只是在有大家有問題的時用核電來救急,應該可以了吧!

我曾指出,美國的核電,都是從四十年廷役為六十年。已經建好了,如果停役,就變成廢物。難道不能廢物利用?

我們可以繼續利用已經建好的核能電廠,不用廢棄。替全民省錢,也達到廢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