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October 4, 2012

跨過虛擬的紅線改變臺灣


林登峯
那一年,我剛剛到美國。

開學了一個禮拜,週末有幾個女孩子邀請我們幾個新生和老生一起吃飯。我也是受邀之一。是在一個女生宿舍。那些女孩子請我們吃牛肉麵。

一進去就看到他們把好幾個桌子拼起來,排成一個很長的長方桌子,有十五到二十人左右。大家隨便座下。我座在偏一邊的位置。我前面是一個藥學系博士班的女生。

很快的,麵就端出來了,從我的右邊開始。一碗一碗的出來。我大概是座在第四個或第五個。一直到我為止,都沒有人在吃,因為牛肉麵裏的湯實在太燙了。只看到每一個人都在那裡吹,希望把麵吹涼一點。

輪到我時,我先向主人道謝,然後問:
「你們有沒有冰塊?」

「有呀,你要•••?」她顯然感覺有點怪怪的。

「能不能給我幾塊?」我問。

「當然可以」她馬上轉頭,拿了幾塊,放在碗裡給我,

我道謝一下,拿起兩塊冰塊,就放進我的牛肉麵裡。

忽然間,我可以感覺到,所有的人動作都停了下來,房子裏靜悄悄得,一點聲音都沒有。大家都在看我。

「林XX••• 我對面的女孩子吃驚得張開了嘴,只叫著我的名字,合不下去。

我不慌不忙得拿起筷子,把我的牛肉麵攪了幾下。夾了一塊牛肉起來,真想塞進前面那個女孩的一直張開的嘴中。夾了一半,想一想,還是留一點給別人探聴,硬生生得把肉夾回自已的口中。

「真香啊!」我故意說。

「ㄔ--」有一個女生受不了,笑了出來。

大家也跟著大笑。

「我能不能也幾塊?」笑聲還沒有完全停下,我旁邊的男生已開始說了。

「我也要!」另外一個也說。

到了最後,有好幾個人的牛肉麵裏面都有冰塊。

這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我還記得清清楚楚的。

事實上我是讀過餐桌禮儀的書的。上面非常清楚的寫著,在公共場合,吃麵時不可以用吹的。但是沒有說不可以放冰塊。

許多人感覺那很好笑,不過那只是他們自己心裡上設定的框框,不敢跨越那條紅線。當有人跨越以後,他們才恍然發現,那不過是一條虛擬的紅線。他們很簡單的就跟著跨過去。

目前的臺灣,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困局。許多年輕人想結婚但不敢結婚。許多結了婚的想生小孩也不敢生。臺灣的生育率已多年來是全世界最低的。十多年來,經濟不但沒有起色,也看不到希望。政治上,已經從九二共識變到一國兩區了。更讓人失望的是,我們選舉老是選輸。臺灣的許多東西都跟政治有關,如果選舉選不贏,有再多的想法,再多的理論,也都是沒有用。我們的危局,除了再等四年,似乎無解。

我是不同意無解的。所謂無解,只是我們還沒找到答案。因為我們心中有了一些有形無形的框框,把自己圈在裡面,以為無解了。就像牛肉麵的例子一樣,只要能夠敢的跳出框框,答案常常比我們想像的更簡單。

我最近寫了一篇「只有破斧沈舟才有可能改變」的文章。這篇文章也被精簡為「破釜沉舟 改變台灣應學火箭隊」刊登在「想想論壇」上。我擧了好幾個真實的例子,包括公司,球隊,政黨甚至國家在碰到困難時,如何破斧沈舟,突破瓶頸,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些都是別人的例子,有可能用在臺灣嗎? 

當然可以。

真正的政治家,就是在大家有困難的時候,提出行得通的解決方案。現在臺灣的困難很多,正是這些政治家最好的時機。只要能夠破釜沈舟,拋棄包袱,跳出框框,提出解答,就有許多可能。為什麼要等到下一次的總統大選?歷史一再的告訴我們,因為瞻前顧後,自我設限,所以找不到解答。很多時候,解答早就在那裡,並且也很簡單。

上個禮拜的新聞,就是很好的例子。報載行政院打算花一千六百億在地方做公共工程來刺激經濟。

1980年初,美國的經濟幾乎崩盤,失業超過10%,借貸的利率和通貨澎漲率也都超過10%。當時的美國政府,也想不出什麼辦法。只有花錢去做地方的公共工程,要想去「刺激」經濟。最後跟臺灣一樣也都是變成蚊子舘或沒人用的建設,只是增加債務,完全反效果。大家都知道做地方的建設工程是無效或效果很低,但因為每個選區都可分到錢,國會只有很少人敢反對。包括反對黨的國會議員及地方首長,都可間接得到好處。老百姓則是完全無感。

當時有一個總統候選人,叫做雷根,也不管得罪人,就提出了與眾不同的建議。 他認為與其政府花錢來刺激經濟,不如把錢給老百姓,讓人民自已決定要怎麼花,這樣效果會更好。他要凍結開支,減稅。這就是著名的 supply side economy。一開始,他連在自己黨內的民調都落後。但是他提出的方法,讓很多人覺得他能夠解決問題。到最後支持他的人越來越多,終於贏得大選。當他開始提出要凍結開支時,共合黨內部的政治人物大部分都反對他。

建設地方公共工程對刺激經濟效果非常的不好,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美國已經沒有人再提了。20082009年的經濟大衰退,美國也是退稅而矣。韓國最近的退稅也是一樣。臺灣上一次(兩三年前吳敦義)卻推出五年五千億的方案。對臺灣的經濟有什麼幫助嗎?那些錢如果拿來大家分,大概一個人可分兩萬多塊臺幣,相信對經濟的效果會更好。

現在馬又要推出一千六百億,平均一個人又是七千元。大家也知道這種七十年代的政策一定沒有用。我幾乎看不到反對黨有什麼批評。

如果有人站出來反對,主張用那些錢來全國一個人發七千元,經濟效果一定更好。現在有閒閒沒事做的媒體,他們會怎麼反應?這樣做會完全無效嗎?

我再擧個例子,油電雙漲。歐美近年來最重視的就是「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 我的翻譯), 也就是說在固定不可少的費用(像所得稅,健保費)扣掉以外,還剩下的收入。更廣意的說,就是把生活上必要的費用從收入扣掉,還剩多少錢可以花。把油電雙漲,就是把廣意「可支配的收入」弄少了。也就是說,政府在替大家減薪,這樣景氣一定變壞。

同樣的道理,把健保費提高,也是在把大家的「可支配的收入」減少。健保費不是不可以調高,但是在景氣不好的時候調高,確是大大不宜。

世界各國,在景氣差的時候,很多都是大量減稅,就是借錢也要把「可支配的收入」弄高。臺灣政府卻反其道而行(我相信是全世界唯一的)從老百姓抽錢,替大家減薪,他們自己確在那邊加薪,當然經濟弄不好。

如果政府沒有錢了也借不到錢怎麼辦?

全世界各國都是公務員在減薪或減少福利。從去年法國的退休金裁減到希臘,西班牙的減薪,一直到美國各州公務員的減薪,都是一樣。錢不夠沒有向老百要錢,要他們減薪的。臺灣為什麼不行?在怕什麼?國家已被這些官員們搞得這麼糟,難道政府不用負責?為什麼他們還有年終「獎金」?在獎勵什麼?。

這些省下來的錢,就可以來不用油電雙漲。我們就可以油電雙降,一次降足。

反對黨如果提出這樣的主張,他們得到新的支持會比失掉的選票還少嗎?有必要再等四年嗎?如果有強有力的政見能幫老百姓解決他們的問題,明年立法院的選舉一定不能過半嗎?媒體會怎麼反應?馬政府敢不動嗎?

還有台塑石油大賺,油價和油源幾乎一樣,為什應中油會虧損?我曾算過,美國一度電成本約台幣2.0元,臺電一度3.3元,差65%。這樣合理嗎?反對黨連政治上怎麼做都不曉得嗎?臺灣的反對黨連對自己最基本的信心都沒有,他們連過半的企圖心都沒有。當然選制對他們很不利,但現在執政黨的滿意度只有只剩不到20%,過半都還不可能嗎?別的民主國家從沒有這種事,恐怕是反對黨自己有問題吧?

臺灣的許多政治人物,只是自已設了許多限制,到處劃紅線。結果只能駡駡政府,噴噴口水。怕得罪人,只會批評,提不出解決的方案。批評完了,問題還在。如果那麼怕得罪人,他們執政後「敢」解決問題嗎?為什麼老百姓要支持他們。難怪他們的支持度和執政黨一樣的低。

瞻前顧後,只是繞回原點。只有破釜沈舟,拋棄包袱,跨越虛擬的紅線,才有可能跳出框框,才有可能改變。

Tuesday, October 2, 2012

臺灣2012大選美國支持誰?(三)

林登峰


中央社這一篇對於美國免簽的歷史和原因,也許寫得最清楚。

•••••• 歐巴馬政府正在實行「國家旅遊觀光策略」(National Travel and Tourism Strategy)中的重要措施,希望藉此增進就業機會成長,這系列行動包括進一步宣廣美國觀光勝地,以及讓合法外國遊客在美國花更多錢消費,而在同時也強化美國保護國人免於國家安全威脅的能力。

歐巴馬表示:「全球各地每年有數千萬人來美國觀光。」

「這對商業有利、對經濟有利,也對國家有利。」

「這就是我1月宣布新措施的原因,希望藉以提振觀光業、推銷美國產品,並簡化觀光客前來旅遊的程序,而不必犧牲國家安全。」

•••••• 歐巴馬從促進觀光旅遊業著手,力圖振興經濟。他1月訂定目標,要求外國人申請赴美非移民簽證的案件中,有80%必須在3週內通過;另外,國務院也開放更多國家可以免簽證入境。 

說穿了就是要「簡化觀光客前來旅遊的程序」,可以多賺外國人和臺灣人的錢。

還有人認為美簽和臺灣2012 的大選有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