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December 15, 2014

罷免馬英九

硬風


我建議大家來討論一個議題:要不要罷免馬英九?

為什麼要罷免馬英九?他不是已經跛腳了嗎?他不是已經辭掉黨主席了嗎?罷免總統立法院要2/3 通過?有可能嗎?藍軍會不會反對嗎?這樣會不會又變成藍綠對撞呢?

我認為罷免是有可能,並且成功的可能性很高。也可以減小藍綠的對立。

馬英九已辭掉國民黨的黨主席一職,國民黨的立法委員也説要做自己。他任期剩下的一年半應該是會變成跛腳了。這是台灣全國的共識,應該是沒有問題。他剩下的任期應該是做不成什麼,不管他喜不喜歡,馬英九應有心裡準備,只能呆在總統府做宅男了。

不過這些只是我們藍綠大家的共識,並不是他的認知。他也沒有同意。你難道沒有聽到他的「國家總路線」嗎?他是一個充滿歷史使命感的人。誰能保證這樣一個充滿使命感的人不會再他任期的最後幾個月做出「馬」急跳牆,搞出個什麼冬冬來?他是有許多不良記錄的,ECFA,服貿都是在全國的人都不知內容的時候就和別人簽約的。

就算這一年半什麼都不做,只是呆在總統府做宅男,也是非常的不對勁。我們有那個多的美國時間什麼都不做嗎?台灣從貧富不均、年輕人就業問題一直到國家財政都有問題。什麼事都不做對台灣人民公平嗎?

我們既然已經知道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馬英九繼續當下去,對台灣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們為什麼要繼續接受呢?

但是罷免案在立法院要三分之二,有這個可能嗎?

理論上,許多的國民黨立法委員都已宣示要立法自主,朱立倫也說要黨政分離,罷免馬英九應該變成有可能。

不過我想下面幾個理由,應使得國民黨更有理由要罷免馬英九。

首先,馬英九的支持度已經掉到大概只有十趴。他己變成國民黨的負債,不是國民黨的資產。他如果再做下去只會拖垮國民黨。

國民黨被馬英九拖垮了之後,國民黨的立委一定變成很難選。照這一次的經驗來看,現任立委一半被選民淘汰都有可能。

罷免馬英九不但是在救國民黨,也是在救國民黨立委自己。

另外我們只要看看這幾天國民黨的敗選報告就知道,國民黨竟然結論出他們的敗選和馬英九無關。你相信有馬英九的影子在背後,國民黨有可能面對現實,勇敢改革嗎?

台灣不管是藍是綠相信對於藍綠的悪鬥都已非常的壓煩。而馬英九正是許許多多藍綠悪鬥最大的禍源。只要能罷免馬英九,相信藍綠的互撞一定能大大減少。大家可以平下心來共同努力,面對台灣的問題。


對我來說,這一次的選舉,選民已經很清楚的用選票把馬英九掃進歷史。他已經不可能再做什麼了。

馬英九的政治生命應已經是,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讓我們把歷史的回歸到歷史吧!

Wednesday, July 16, 2014

台灣人比較不會騙?

硬風

2008年台灣大選後的一個禮拜,我的好友F君和他的太太J君邀請我們幾個好友到他家聚餐。

F J 是我們在此多年的好友。他們非常的關心台灣。兩個人專程買了機票,回台灣幫謝長延助選。

大家一開始用餐沒多久,我就開動了。

「怎麼搞得,怎麼會選成這個樣子?」

「啊!三好加一好啦!」J 說。

我不解。

「四(死)好啦!」F 看我聽不懂解釋説。

「為什麼會輸得這麼多?」

「台灣人很好騙,都被國民黨騙"了了"啦!」J 補充說。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自己騙?難道我們會騙輸國民黨?」我非常不解的追問。

大家都停了下來,陷入了沉思。我雖然喜歡開玩笑,但是並沒有在別人「鬱卒」的時候開玩笑的習慣,大家都知道我是在說正經的。

J 想了一下說「我們台灣人比較不會騙。」

我想了一想,硬生生的把到了口的話吞了下去。我是「人客」,不可以太「白目」,讓別人接下去講。

台灣人比較不會騙?

老實說,我是一個「輸人不輸陣」的台灣人,實在有點呑不下去。

難道沒有聽過「政治是高明的騙術」嗎?

*********************************************************************************

幾個月前,在三一八的前幾天,民進黨發佈了他們做的民調。

這個民調其實有好幾個部份。

其中一個是這樣:如果現在是二○一六總統選舉,民眾投票時最優先的考慮是什麼?

六十八.八%的民眾認為是「處理台灣經濟的能力」,另有十六.一%的民眾認為是「候選人的操守與人格特質」,優先考慮「統獨立場」者僅二.一%。

也就是説,大家認為目前最重要的議題應該是經濟,最不重要的是「統獨立場」。換句話說,最不需要處理的是中國政策。

另外一個是:民眾對於國、民兩黨的兩岸政策主張的態度。

民眾最不能接受民進黨「逢中必反」,比率為四十.七%;最不能接受國民黨則是「過於順從中國的要求」,比率為卅七.四%;另有卅.六%不能接受國民黨「經濟依賴中國」。

對於這様的民調結果,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說,民進黨贏在價值理念卻輸在政策,未來必須再檢討。

如果我沒有看錯,林俊憲是在說,民進黨未來應該對兩岸政策再檢討。

但是請再回到前幾段看看,有接近七成的民眾不是認為「處理台灣經濟的能力」是最重要,統獨的立場最不重要嗎?為什麼做了這個民意調查以後,民進黨要去處理那個大家認為最不重要的問題,對於最重要的經濟議題卻連一句話都不提呢?

真是奇怪的民進黨!

坦白講,實在很少看到這種政黨。很顯然的,他們也不太相信自己做的民調。

更奇怪的,蔡英文一選上黨主席,聯合報跟中國時報等藍色的媒體馬上發表社論,強調蔡英文的任務最重的就是如何處理兩岸政策。意思就是説,所有的政策裏面最重要的就是兩岸政策。民意調查中最不重要的那一個!

簡直是裡外互相互應!

2012年蔡英文敗選後,許多綠軍的人就好像「走火入魔」一樣,認為民進就是輸在「九二共識」。所以民進黨一定要更改兩岸政策,2016年才有希望。

我相當不以為然,馬上寫了一篇「從如何對付「九二共識」談到ECFA」,貼在「黑雨」網站

我在文章中,提出了幾點觀察:

1.      2012年台灣的大選,並不是意識型態的決戰。因為贊成統一的人己不到20%,自認為是中國人的也不到20%,國民黨並不願再和綠軍糾葛,辯論統獨的議題。所以藍軍一開始就提出「不統,不獨,不武」,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切割統一來騙選票。綠軍在統獨議題上早就全面大勝。

2.      藍軍提出「九二共識」並不是在打意識形態。所以他們對於綠軍質疑有沒有九二共識或者是 中國對九二共識的解釋和台灣的說法不一樣,完全沒有反駁。他們是集中在講九二共識對台灣在經濟上的好處。選舉初期,他們是在講所謂「和平紅利」,但是老百姓完全無感。到了選戰的最後幾天,他們開始把議題轉化為如果沒有九二共識,對台灣會有多大的傷害。由幾個工商大老,出來恐嚇大家。

3.      我當時就指出,馬英九上台後,台灣和中國和解的過程中,最大的成就應該是ECFAECFA 201111日開始實施,到了2012年已有整整一年,應該有俱體的數字。如果是對台灣有好處,為什麼到了選舉後期,馬政府一個字都不提ECFA?當時我就預測ECFA 對台灣一定沒有什麼好處,馬政府才故意不提。事後也証明我猜測無誤(請參見中國公布的數字証明ECFA 對台灣無效  )。

馬英九對中國,從一開始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變到後來的「一國兩區」及「一個中國原則」,可以説能讓的都讓了,台灣的經濟並沒有什麼起色。

台灣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經濟,民進黨就算改變了中國政策,能夠比國民黨更親中國嗎?國民黨對中國的一面倒也救不起台灣的經濟,民進黨能比國民黨更「九二共識」嗎?民進黨因為這樣的改變能救台灣的經濟嗎?

所以我在文章中說:「如果只是接受「九二共識或精神」但是沒有解決其他的經濟問題,就是投降了(中國)也不可能打贏(選戰)的。如果老百姓認為民進黨更有能力能幫他們解決問題,就是沒有「九二共識」也會照贏。」

非常奇怪的,民進黨三月中公佈的民調和我的結論完全一樣。

今天又看到報載民進黨20日將舉行全代會,討論由前立委陳昭南等人所提之凍結台獨黨綱一案。

又是老百姓認為最不重要的統獨議題!老百姓認為最重要的經濟議題好像沒有人有興趣談。

真是奇怪的民進黨。




Wednesday, May 21, 2014

要不要核四和安檢無關



20113月日本東北的福島發生了空前的核災事件。在災變後,日本政府和國會分別成立了兩個互相獨立的調查委員會,對核災的原因進行深入的調查。

這兩個委員會都聘請了日本知名的核能專家和社會上很有聲望的人士組成。他們探訪了當事的核電廠的操作人員,工程師及東京電力公司的主管人員。也探訪了負責監督核能發電的政府機關,和許多核能發電的專家討論。

政府的調查委員會(東京電力福島原子力発電所における事故調査・検証委員会)首先報告他們的結論:核災的發生完全是人為的。包括現場的工作人員不當的判斷和反應,東京電力公司當局多頭馬車的指揮,還有首相辦公室在核災初期不當的介入干擾,政府監督機關許多不當及不負責任的措施。

國會的調查委員會(東京電力福島原子力発電所事故調査委員会)的報告同時以日英兩種語言發表。調査委員會的委員長黒川清特別召開記者會。他說得更白:福島的核災不可以看成是天災,最大的問題是人為的因素。在正式的調查報告的結論中説:「福島的核害是事前可以預見及預防的。事情發生後,如果處理得當,也可以大大減少傷害。」他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日本文化。

總而言之,所有的調查都指向是人的因素。從頭到尾都沒有人只怪罪地震或海嘯。兩個調查委員會也都認為如果能「好好」的處理,福島的核災絕不會變成那麼嚴重。

19864月,蘇聯的車諾比爆發了史上最大的核災事件。工作人員在做例行的安全裝置測試時,因為不小心的措施,引起了核子爐異常的反應,工作人員因為很緊張,做了不正確的判斷及不正確矯正措施,一個接著又一個,到了最後引起了核能發電機的爆炸。

後來很多反核的組織都宣稱有五萬人至二十萬人因此致死。2005 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和世界衛生組織共同提出報告,認為受原子輻射影響而死的大約有4000人,受影響的地區估計達十萬平方公里,約台灣面積的三倍。

蘇聯政府事後作了兩次的調查報告。第一次的報告認為事件的發生完全是人為因素。但是有很多的工作人員抗議,所以第二次的報告說,雖然有人的因素是主因,但是核能發電廠的設計不良也有關係。

所以世界上兩次最大的核能災害最大的原因都是人的因素。

不管是日本還是蘇聯,當工作人員碰到意外時,都沒有能做出正確的反應。事後的檢討都說工作人員的訓練不夠。但是「意外」就是沒有想到的事。沒有想到的事,操作手冊理並沒有,要怎麼訓練呢?有人說,如果是瞭解了核能發電的原理,就能找出正確的處理方式。但是能有多少人能真正的瞭解理論的東西呢?以日本為例,當福島的核電廠出事的時候,負責的東京電力公司召集了他們公司裏的所有的專家開會,但是沒有人有把握自己的想法是對的,結果時間一拖再施,不敢決定怎麼做。最後問題越變越大。所以調查委員會説最大的問題是「日本的文化」。

我們相信不管是福島或車諾比的核能發電廠,都是通過了核安檢查才開始使用的。但是通過了核安檢查還是發生了核災。

也就是説,通過了安檢並不保證不會發生核災。事實上,沒有一個核災的事後報告提到安檢。


核四最大的問題是它離台北太近了,離台灣人口最密集的中心太近了。如果很小心的操作,當然會出事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誰能保證一定不會出事呢?因為只要是人,就沒有一定不會出問題的。前幾年核四廠房裡也不是曾發生過火災嗎?那不是意外嗎?操作的人如果碰到意料之外情形一定知道怎麼應付嗎?


日本、蘇聯甚至美國都曾經發生過核能事故。他們都是科技相當發達的國家,他們對人員的訓練難道會比台灣差嗎?結果都出了問題。誰能保證台灣不會出問題[1] 呢?如果核四出了問題,台灣有可能經得起那樣的傷害嗎?

我們為什麼要把台灣的將來拿來當賭注對睹呢?難道我們已經沒有別的辦法了嗎?美國已經三十年來沒有再蓋新的核能發電廠了。美國是發眀核能發電的國家,他們為什麼不再建核能發電廠了?德國也是高度工業化的國家,為什麼他們也在減核?

為什麼台灣會認為一定沒有核四不行呢?


Appendix

事後諸葛:如何避免福島的核災

福島的核災是因為大地震和海嘯引起各種核能發電廠的異常反應,有可能避免嗎?

有!根據日本政府及日本國會的調查報告,福島核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福島核災以時間序如下。

1.    大地震,核能發電機自動停止發電。
2.    核子爐還繼續散熱,所以必須加以冷卻。
3.    因為支援冷卻系統的電也停掉,所以冷卻系統切換到柴油發電機。
4.    大海嘯來了之後,柴油發電機浸水。冷卻系統的電源切換到備用的電池。
5.    備用的電池只支持八個小時就沒電了。
6.    核子爐外邊的冷卻系統沒電後,越來越熟。產生了許多氫氣,壓力一直增加,最後就爆炸了。
7.    核子爈心的核能棒因為太熱,最後就融化了。

可能的因應方法:

1.    當備用電池用完時,可把冷卻系統的封口打開,疏通內部的高壓氣體,不至很快爆炸。

沒有實行的原因:東京電力公司怕釋出帶幅射性的氣體會引起週圍民眾的抗議,甚至被告。當時的工程人員評估,如果一停電就釋出氣體,幅射性很弱,應該對民眾不會有不良反應。但東電高層反對,結果引至爆炸。

2.    另外一個釜底抽薪的辦法是引進海水來冷卻核子爐,這樣就一定不會爆炸,核能棒也不會融化。


沒有實行的原因:如果灌入海水,核能發電機就大慨會報消。整個東電,沒有人敢下令。到後來核廠爆炸後,才由日本首相下令,但已經太慢了。



Thursday, May 8, 2014

沒有核四台灣會不會缺電?

林登峯

核四的發電量佔台灣整個發電量的6.6%。如果停建核四(或建完不商轉),台灣會不會缺電?會不會影響台灣的工業發展?如果沒有核四,要用什麼替代?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請大家想一想。

台灣對電力的需求

過去十幾年來,據我所知,台灣的工廠至少有一半搬了出去,人口也有大慨有一百萬人搬到外國。用電最凶的工廠少了一半,台灣的用電需求不會相對減少嗎?除非那些沒有搬出去的用電量增加百分之一百以上,工業的用電量應該是減少才對啊。台電除了核四以外,也一直在擴廠及蓋新電廠,怎麼還會缺電?就是民間的用電有增加,有可能增加那麼多嗎?還有,我們不是到處都在推行節電的措施嗎?新旳冰箱,電視,甚至是電燈泡不是都比以前更省電嗎?應該是有剩呀!怎麼會因為沒有核四就馬上電不夠?

所以我查了一下台電公布的電量使用情況。我把2000 年到2013 年的用電變化作成下表(單位是百萬度)。其他用電指住宅及工業用電以外的,包括商業用電。

   

住宅用電
工業用電
其他用電
總和
2000
                      47,644
                      67,379
                      27,357
    142,380
2013
                      59,416
                   105,130
                      37,399
    201,945
增加率
24.7%
56.0%
36.7%
36.7%


住宅用電和其他用電13年間的增加應是合理。但是工業用電增加56%,坦白說感覺心裏毛毛的。剩下的那不到一半的工廠用電增加為原來的三倍以上? 

我有沒有見到鬼?

三相輸配電

再深入研究,原來是有一些牛鬼蛇神在做怪!

去年六月初的一個周未,坐下來觀看三立電視對電學泰斗陳謨星的專訪。剛剛開始看時,實在有點困惑。陳謨星的口氣很重,批評馬英九和台電都很不客氣。看完以後才瞭解為什麼。

他講的一些是非常專業的東西。有些在文字版的新聞報導中完全看不到。事實上,他非常俱體的回答了我的幾個問題。下面我把他講的「翻譯」一下。

現在全世界大的電力傳送都是用三相傳輸。

什麼是三相傳輸?城市裏也許比較少見,但是只要到郊外就可看到傳輸電力的高壓線,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看到都是有三條線。再仔細看,就會看到旁邊還有一條比較細的線。平常我們在家裡用電不是都是兩條線嗎?

為什麼要用三+1條線呢?

原來平常大規模的電力傳輸都是一次傳輸三對。每一對有兩條線,三對加起來就有六條。每一對都有一條是電流流出去,另一條是流回來的。我們如果用三條粗電線的一條做為流出的,細的那一條是流回來的。每一對流回來的都是共用細的那一條。這樣,我們就可以有三對的電路,但是只用三條電線加上一條共用的電線就可以。

典型的高壓電力傳輸,三條粗線及一條細線


如果三對都共用一條電線做流回來的,那電流不是大三倍,要用三倍粗的線嗎?

不是。這就是三相輸送電最精妙自地方。因為傳送的是交流電,電流是流出去又流回來,來來回回,所以只要把三對電路的電流都弄得一様大,流出的時間錯開,那公用的電線的總電流就可以變成接近於零。所以用很細的就可以。本來要六條線,現只要三條再加一條很細的就可以了。這樣,電力傳送的設備就幾乎可以省下一半的錢。這種技術叫做三相傳輸。

三相傳輸,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三條電路中的電流弄成儘量相等,電流流出的時間均勻的錯開,達到所謂的「三相平衡」。因為電流流過銅線都會產生熱,消耗能量。現在只要平衡了,那一條共用的電流接近於零,使得損耗減少了一半,變成效率最好。



另一類型的高壓電力傳輸,在美國,用在34.5kV以下時,上面細線是用來做共同線及地。用在69kV 以上時,就變成三線式(叫做Δ接線)上面的細線就變成避雷線

三相傳輸中也有只用三條線旳,沒有那一條共用的細線。雖然是不太一樣,但是基本上都是要三相平衡才能達到最好的效率。也因為這樣,工廠用的很多大型馬達或大公司的大型冷氣機也都是三相的。

陳謨星的指控


陳謨星指出,台灣的電力傳輸,大慨有三十五趴是不平衡的。正常的電力傳輸,都是把發電廠的電用變壓器變成高壓。三相傳輸當然是要用三個變壓器,但是台電在很多地方都只用兩個。變成電力的傳輸不平衡。很多的電都在傳輸過程白白消耗掉了。他把這個叫做「丟電」。他認為台灣的「丟電」的量會有三個核電廠的量加起來那麼多!



所以就是沒有核四,只要能夠把那些「丟掉」的電拿回來,會比核四能發出來的電還多。也就是說,只要台電「照步來」,就是沒有核四,台灣的電還剩很多。

陳反對台電漲電價,單單拿回「丟電」,就有可以把成本降下很多。現在卻全民買單,在當冤大頭!

另外他也指出因為三相不平衡,許多工廠的電表讀出的數目比實際用電量還高。所以台灣的用電量並沒有那麼高。

只有這個講法,才能解釋為什麼台灣的工廠搬出了一半,工廠的用電量還會增加200%以上。

陳謨星有沒有可能是在吹牛?可能性應是很小。他在台電有好幾個學生,都保持連絡。他的資訊應該是從他的學生那邊得來的。如果不是這樣,我實在怎麼都無法算出十幾年來的用電量會增加36.7%

台電的牛鬼蛇神在做什麼?

台電為什麼故意弄成「丟電」?

我不禁想起了約十年前的一個往事。

那一次,我在美國應邀做了一個學術演講。演講後,一個台灣同鄉來找我。他是在在GE的工作的核能工程師。很顯然他是開了好幾個鐘頭的車子才到演講的會場。他告訴我,幾年前他們有很多人在核四還沒有開標就開始在美國做臺灣核四的工作。我說,是幾個人吧?他說,不是,是好幾個部門,是很多人。

他問我為什麼還沒有開標的工程就開始動工了?他一直問我怎麼有這個可能?我說我也很想問他同樣的問題。

不過我想這個問題和為什麼要「丟電」是一様,台電裡面應該有人知道為什麼。

至於沒有核四台灣會不會缺電?短期內(五年內)當然不會,應該還會剩很多。

沒有核四,要用什麼替代?

要用什麼替代?我建議還沒有替代發電廠以前應先把人先替代掉。把副總經理以上及負責財務的人全部換掉。相信很多電就會跑出來。

從2000年到2013年,根據台電自己公佈的數字,發電容量從296 億瓦增加到412億瓦。十三年間增加了39%,相當於大約4.3座的核四廠。就是在這13年間,當大家在吵要不要用核四時,台電己蓋好了發電量有4.3座的核四的發電廠!所以要蓋相當於核四發電量的「普通」發電廠,三年就夠了。台電並沒有動用任何的核能,增加發電容量並沒有什麼困難呀!唯一不同的就是這些非核的發電廠比核電廠便宜很多。實在想不出為什麼不能繼續再做同樣的事?

另外台灣也有相當的太陽能產業及科技人材,我們為什麼不花一點心血來扶持自己的工業多發展一些太陽能電廠為年輕人創造更多的機會看看美國和德國,難道我們不能學學?





Tuesday, April 8, 2014

美國專家認為中國會接受服貿重啟談判

硬風

a


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在42日接受The Diplomat 的訪問,對於台灣的學運和其對兩岸的將來關係做了相當深入的分析。她的看法似乎和馬政府的許多說法很不一樣。

葛來儀的身份

葛來儀是設在華府的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資深研究員。但是她的身份和平常智庫研究員卻是相當不一

1.    國會每次關於東南亞政策的討論,幾乎都一定會找她去。她可能是目前智庫專家中和國務院及國會最有互動的人。所以她的講法應該和美國官方的看法不會差很遠。

2.    她曾接受中國政府的邀請到中國訪問,和許多中國外交及牽涉兩岸事務的高階官員多次深談。也認識不少中國人。她對中國的觀察和預應該有相當的根據。


葛來儀認為中國應會接受服貿重啟談判

許多大家在台灣爭議不停的問題,葛來儀認為都不是很困難的解決的。她說,目前有許多中國的領導人要到台灣訪問的計畫都暫時擱置,但是她認為長期來講,對於雙方的關系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

她特別分析學運對服貿協議的可能影響。她認為,如果服貿因為學運的影響而拖延了,中國應該不會有任何懲罰台灣的動作。也就是說,應該對台灣不會有什麼負面的影響(這一點和馬英九講的很不一樣)。如果立法院要求重啓服貿的談判,中國人不會很高興,但是應會接受。她說中國人是希望用像服貿這樣的東西給台灣人甜頭(carrots),來攏民心。她也不認為中國在短期內會改變這種策略。

她的看法和馬政府的説法幾乎完全相反。她認為服貿延遲通過對台灣完全沒有影響。她也認為就是退回重啓談判,中國可能不會很高興,但是會接受。這和馬英九的講法更是不一樣。

至於簽了約以後能不能改,她完全沒談。不過這個應該是常識。對美國人來說應不是什麼新鮮事。譬如中國宣稱南海的許多海域是他們的領海,美國人就不承認。因為他們在最初聯合國通過的海洋公約(The Law of the Sea)就是簽約但國會沒有通過,他們要求改。後來聯合國改了公約,但是美國還是不滿,就拖到現在。所以他們並不承認領土以外幾海里是領海的講法。相關的新聞偶爾就會在美國電視裏跑出來。相信有點常識的美國人都不會認為簽約了以後就不能改。

FTA TPP 的問題

另外主持人問葛來儀如果台灣沒有簽服貿會不會影響和別的國家簽FTA。葛來儀說台灣對外的FTA, 如果是個别的國家應沒問題。如果牽涉到好幾個國家,就可能會有問題。因為中國如果向任何一個國家施壓,而那個國家如果反對,台灣就會有問題。TPP 就是一個例子。服貿若沒有過,中國可能會對 TPP 故意刁難。

葛來儀認為個別國家的FTA 沒有問題,我的解讀是她認為中國不會因為這次的學運來懲罰馬英九,所以兩邊的關係不會有太大的變動。中國目前對於個別的FTA 不會干涉,在短期內會繼續保持目前的狀態。但是對於多國性的,中國將來有可能刁難。這個講法和馬政府在恐嚇大家,説服貿沒有過 FTA 就不可能了也是非常的不一樣。

不過TPP 因為牽涉很多國家,各國都有自己的問題。 要談成,要整合起來,實在不是小工程。以美國為例,參院議長就非常反對,他就對記者說今年這一法案參院將不處理。所以今年國會連授權讓行政部門去談判都不可能。拖個三到五年應是很正常(請見參考)。台灣應還有時間。

整個訪談給我的印象就是,中國人似乎比馬英九有彈性。

不過像馬英九這麼沒有彈性的人應該不多吧。


Wednesday, March 26, 2014

解決目前政治僵局的建議

硬風

今年一月二十八曰,美國總統Obama 到國會做國政報告(State of the Union 台灣翻譯成國情咨文,實際上是口頭報告為主),提出他要同時和歐盟及亞太地區談判自由貿易協約。
這是第二天華爾街日報的頭條:


翻譯起來就是:(國會參院議長)Reid 重創 Obama 的貿易企圖。


Reid正式的頭銜是多數黨領袖。參院名義上的頭子是副總統,但副總統除了特別情形(像彈劾總統) 依慣例是不出席參院的會議。實際主持參院的是多數黨領袖,所以我翻譯為議長。

美國開國的先賢為了防止總統變成獨裁,在憲法中規定只有國會參院才有權對外宣戰及訂約。現在參院議長在總統的國情報告後開了記者會,宣布今年參院將不會授權總統去談貿易條約。今年TPP的談判是不可能了。台灣政府一直在那邊說服貿要通過才能談TPP ,當然是騙騙大家。

對於這樣的結果,美國總統及行政部門有什麼反應嗎?有!大家都摸摸自己的大鼻子,不敢吭一聲。因為國會議長說了一句:「如果識相的話,最好不要再提這個。」
("I think everyone would be well-advised just not to push this right now.")

美國的國會議長真神氣!他難道不用聽總統的嗎?他們不是同黨的嗎?為什麼總統還要聽他的?

美國的國會議長有時會聽總統,有時卻不聽。國會議員也一樣。但他們幾乎一定會聽一種人的聲音:他們自己的選民。

二十幾年前美國在談判北美自由貿易條約(NAFTA)的經過讓我印象深刻,也大開眼界。他們的談判代表每次去談判回來以後都要到國會報告。國會也都會邀請各行各業人士及專家到國會去談條約的影響和對策。然後談判代表帶著國會新的指示再回去談判。每一次的過程都要二到四個月。這樣來來回回一共施了大約有三年才完成談判及簽約。

台灣的ECFA 竟然沒有向國會報告就先簽了。服貿也一様,先斬後奏。坦白講,我真的有點不敢相信同樣是民主國家會差那麼多。

台灣是民主國家嗎?國會議員如果自己的選民想法和行政當局不一樣時,常常不是聽選民的,只是聽黨主席一個人的。這是民主嗎?現在服貿條約在國會的審核竟然不能改。那為什麼要叫國會審核?叫木頭來審不會比較快嗎?又説一定要通過,立法院已變成中國的人大了嗎?

為什麼?台灣不是有一部民主的憲法嗎?怎麼實行起來好像變成了獨裁制?

美國是比較民主的國家。如果我們比較台灣和美國有什麼不同,也許會看出一些關鍵的地方。

我來美國多年,從來沒有見過美國總統當黨主席的。但是在台灣,以前陳水扁當總統就搶著要當民進黨的黨主席,馬英九當總統時也一樣,一直霸著位置不肯放。為什麼?

美國的總統不當黨主席的原因很簡單:黨主席像是打雜的,什麼權力都沒有。像提名都是由各地自行初選決定 。就是全國性的募款也只是收錢和分錢。分銭也有一定的公式。所以做黨主席實在想不出有什麼特別的用處。

但是在台灣就很不一樣。黨主席講什麼就變成全黨的政策,就是國會議員也不能反對,不然就要被黨紀處分。馬英九當黨主席更神氣了。他不但有權力任命行政院長,行政院的閣員任命基本上也是要他同意。他也任命立法院長和立法院的黨團幹部。

美國就不是這樣,國會從議長到各個黨團幹部,都是國會自己決定,自已選。不管是總統或黨主席都沒有插嘴的餘地。所以他們只聽自己和自己的選民,有時完全不理總統。政策也不是總統一個人說了算,是大家討論後一起決定。(這個「大家」並不包括黨主席。黨主席講話根本沒有人在聽,因他沒有權。)所以國會的政策有時和總統一樣,有時不一樣。當然總統或黨主席更沒有權力去黨記處分任何人。

在台灣,總統兼黨主席的話,權力就非常大了。行政院全部要聽他的。如果在國會也是多數黨的話,國會也要聽他的。行政立法全部都控制在他一個人手裡。

等一下,根據憲法,行政和立法不是要互相獨立互相制衡嗎?如果有人能同時控制行政和立法沒有違憲嗎?我並不是一個研究法政的人,但是如果一個人如果同時擁有行政和立法兩權不會變成獨裁嗎?

對我來說,這就是台美之間最大的不同。也台灣民主最大的禍原,最大的毒瘤。

黨有權力決定政府各機關的人事本來就是專制的餘毒,是從列寧那裡抄襲過來的(請見參考)。這種中央集權的制度對於獨裁者是很大的方便,但是卻是完全反民主的。

要破解這個制度其實也不難。一個方法就是申請釋憲,讓大法官宣布這個制度是違憲,立法院應獨立運作。政黨沒有任命立法院長及黨團幹部的權力。政黨也沒有權力處分立法委員,他們可以自訂規則,自我約束。另外一個可能的方法就是總統不能兼黨主席。這兩種方式都可譲立法院獨立運作,不受總統的控制。台灣自然達到行政和立法互相獨立,互相制衡的民主狀態。

在申請釋憲的同時,當然也可申請對重要法案(像服貿)在釋憲前不得表決的假處分。

另外一個釜底抽薪就是制訂政黨法,規定曾任或現任總統,行政院長,立法院長不得兼任政黨的黨主席。不過這個辦法可能要等到換了總統以後了。

美國是總統制的國家,他們的總統無法也不被允許去指揮立法機關。法國也是總統制的國家,他們的總統也無法指揮法國的立法機關。為什麼台灣的總統可以?難怪我們有九月政爭,難怪我們的立法委員不理他們的選民在想什麼。

因為台灣有黨國體制,黨國體制有列寧式的政黨,列寧式的政黨本來就是設計要讓獨裁者方便使用的,施行起來當然會變成獨裁制。那是歷史的遺毒。只要把它剷除,相信台灣的民主一定能夠再進一大步。



參考:


Tuesday, March 18, 2014

數字會說謊:欺騙人民的台灣GDP

林登峯

不賺錢怎麼算?

阿狗仔存了五十萬元,決定做生意。爸爸阿土伯幫忙,拿了五十萬借他。一年後,阿狗仔回來爸爸拜年阿土伯非常高興,問起生意做得怎麼樣?

「生意還不錯。一年下來,我們大概了十五萬。」阿狗仔說。

「為什麼説是大概?」「現在銀行存款有七十萬,我們手頭現金有五萬多。另外,賣出去還沒有收進來的有四十萬左右。」

阿土伯罵兒子:「年輕人做事情要實在一點。外面有四十萬,你怎麼知道一定收得到?你拿了一百萬出去,現在只剩下七十五萬,當然就是虧了二十五萬!怎麼能說是賺錢?」

這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阿土伯的算法就是傳統上最通用的方法,只算現金。算算一共拿出去多少錢,一共收進來多少錢。如果收進來比拿出去的多,就是賺錢。不然就是虧本。這種算法最是簡單,叫做「現金法」。全世界大部份的中小公司在算有沒有賺錢都是這樣算,大公司也有這樣算的。

不過,許多現代的大公司不是這樣算。對他們來說,東西只要賣出去,就是還沒有收到錢,也算是賣出。那筆在外還沒有收到的錢叫做「應收帳款」,算是公司的資產。向別人買東西(進貨)還沒付,欠人家的錢,叫做「應付帳款」,算是公司的負債。

所以,公司賺多少=現金增加了多少 + 應收帳款增加了多少 + 應付帳款減少了多少

這種算法叫做 Accrual Method, 中文翻譯成「權責發生制」。

當然啦,真正公司賺多少錢還要算庫存,生財器具的折損等等,上面的講法是稍微簡化了,但不會影響這篇文章的討論。

長久來說,這兩種算法結果應該是一樣。「應收帳款」的錢最後都會收進來,就變成現金。「應付帳款」最後還是要付現金。

所以阿狗仔的算法以現代的會計法來看是合理的。

台灣的GDP 應怎麼算?

我在在2012 年底寫了一篇「臺灣依舊虛假的經濟數字」發表在想想論壇。在那篇文章中,我指出經濟部把台商在外國的工廠生產,從外國出口的算是成臺灣的外銷是欺騙台灣人。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會把別的國家生產的,別的國家出口的帳算成自己的。

那篇文章刊出後,就有網友指出,經濟部説法只是騙騙大家。事實上當他們自己算GDP 時是只有算台商在外的利潤,只是在2005 年以前是算拿回台灣的錢,2005 年以後改用「權責發生制」,就連沒有拿回台灣的錢也算成是台灣的GDP

我當時就指出這樣做也有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嚴重,現在我用政府公佈的數據來說明。

去年一月我在高鐵的書店買了415 期的「財訊」。其中「財政部挖台商六百億私房錢」(P.184)一文就有引述金管局的統計。到2012年第三季為止,上市上櫃的台灣公司一共從台灣挖了3.882 兆新台幣到外國去投資設廠,累計匯回了2898億。

上面的數字是從上市上櫃台商開始產業外移到2012年第三季所累積的數字。如果我們用十二年來算(2000 2011),假設每年匯出相同的錢向外投資,每年也匯回相同比率的錢,用很簡單的代數就可算出每年匯回的錢是在外投資金額的0.956%

這個數字遠比我在報章雜誌上所看到的更低,但是其實是差不多的。因為如果一般公司賺的是成本的13%,如果拿回來是「賺的」7%,那就是成本的0.91%,和我們的數字相當。不過一般設備新的生產公司剛開始的前幾年都是會進賬比較多,要把投資的機器設備賺回來。所以一年至少要「淨」進賬 25 35%,然後扣掉機器設備的折損(一般高科技的設備要在五年裏面折損完),剩下的才是10% 左右的利潤。所以生産工廠開始的前幾年的進賬會遠高於成本的10%的,這樣才能把本錢先賺回來。

總得來說,台灣要拿回每一筆在外投資的本錢要等一百零四年。用現代會計的話就是,台商賺到的錢,變成了「應收帳款」,但是這個「應收帳款」要收一百零四年才能夠把成本收回!至於利潤呢?那當然是一百年以後的事了。


這種「權責發生制」未免太過分了吧!平常的公司,如果「應收帳款」拖過一年一定會列為壞帳。那裡會有這種一百年才收得到的「應收帳款」?世界上有這種會計法嗎?

事實上,我們看到每年台商拿了三千多億出去,但是只有看拿回來三百多億(3.8兆的0.945%)。然後政府在那裡告訴我們:台商賺了很多錢,對台灣很有貢獻。政府是把老百姓莊孝維嗎?


「生雞蛋無,放雞屎有」的海外生產

所以對我來說,台灣的GDP唯一合理的算法就是「現金法」。2005 年以後的GDP 都是不正確的。那些都只是用來騙騙自己的。

如果拿進來的錢比拿出去的多,對於台灣就是有益助,可以增加台灣的GDP。如果拿出去的比拿進來的多,對於台灣的貢獻就是負的,當然要從GDP扣除。

現在我們一年要拿出三千多億,只拿回三百多億,對於台灣的整體經濟當然是負面的。所以海外生產對於台灣的GDP 應是每年負三千億左右,應從GDP的數字 扣除。

有人說,拿出去的三千多億是對外投資啊,怎麼可以從台灣的GDP 扣掉?但是拿回來的錢也不過是拿出去投資的「本錢」的一部份,怎麼可以算成是收入,算成是台灣的GDP

這種現象已經持續十幾年了,到了2012 年,台灣整整拿了3.8 兆出去,到了今年應已超過四兆。就好像一個人每天被抽血一樣,當然變得越來越沒元氣。整個海外生產的政策的成效看起來只是減少台灣的經濟動能。

就像我們台灣話所説的「生雞蛋無,放雞屎有」。

至於是保一或保二?那不過是在騙騙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