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aturday, January 28, 2012

從如何對付「九二共識」談到ECFA ------從美國經驗看2012大選敗選之二

硬風

拙文「從美國經驗看2012大選敗選」對於民進黨在2012年大選中的戰術作了一些檢討。本文將從戰略的觀點,來檢討這一場選戰。因為作者個人時間有限,我們將偏重於看起來比較難處理的「九二共識」及相關的經濟議題。

2012年的大選,藍軍在最後一兩個禮拜非常密集的打了「九二共識」的牌。我們從選後看到的反應,這個議題對綠軍應有相當的殺傷力。

表面上「九二共識」是一個意識形態的議題。但是藍軍是把它當成經濟牌打。我相信大部份的人都會同意,如果當成意識形態的牌來打,不管是一中各表或者是一個中國,反對的人都會很多,藍軍想要得分並不容易。

但是如果當成經濟牌來打結果就很不一樣了。因為這個問題變成了大家切身的飯碗問題。選民的感覺和反應也就完全不一樣了。

選戰剛開始時,藍軍主要是談「九二共識」對臺灣有什麼好處。但是老百姓的反應顯然是非常的無感,他們的論述慢慢的變成了如果沒有「九二共識」會有什麼壞處。最後一兩個禮拜甚至由企業家出面來談,論述變成了如果沒有了「九二共識」,臺灣會受到多大的傷害。

這種打法,更像美式的打法:最有效的議題是經濟議題。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優點時,就攻擊對方的弱點。

國民黨不打意識形態的議題是有原因的。因為住在臺灣的人,認為他們是中國人的已經不到百分之十了。國民黨知道,他們已經不可能在國家定位等議題上得分了。他們一早就抛出一套上次用過的「不統,不獨,不武」的講法,努力的要把國家定位等有關意識形態等的議題稀釋掉。

藍軍的戰略目標從頭到尾都是非常的清楚,他們主打的是經濟。他在2008年,也是這種打法。再配合攻擊對方(包括人格上)的弱點。

所以,這個「九二共識」的議題最有效的回應還是要回到經濟面,才有可能全面封殺回擊。

因為藍軍主要目標是經濟,所以九二年有沒有發生「九二共識」並不是最重要的。蔡英文的「臺灣共識」有沒有什麼內容,或內容是什麼,事實上也並不是最重要的。

我們只要看藍軍對於「臺灣共識」也只是應景的批評兩句,就知道他們的重心並不是共識的內容,而是共識的影響,尤其是在經濟方面的影響。

選後民進黨有人提出是不是要接受「九二精神」,有的人還質疑「臺灣共識」是不是夠好。這些反應是根本就沒有抓到問題的重點。如果只是接受「九二共識或精神」但是沒有解決其他的經濟問題,就是投降了也不可能打贏的。如果老百姓認為民進黨更有能力能幫他們解決問題,就是沒有「九二共識」也會照贏。

國民黨在選戰的過程中,事實上也暴露出他們自己的缺失。我們只要稍微靜下心來,研究他們如何處理不同的議題,就可以很快的找出他們的破洞。只要對著他們的弱點打下去。九二共識的問題,自然有可能扳回一城。

國民黨要打經濟牌,有幾個非常明顯的可用方式。其中一個就是所謂的 「和平紅利」。也就是說,因為兩岸關係的改善,使得臺灣在經濟上得到好處。使老百姓也因而受惠。

如果兩岸的和解使得臺灣因而在經濟上受惠,這個議題是可從做正面表述的。國民黨事實上在剛開始時,也花了很多時間和精神在談臺灣經濟近年來的成長。他們說2010年臺灣的經濟成長率超過百分之十。但是這種說法可以說只談了幾個禮拜,就停了下來。在選舉的後期,似乎也不再提了。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大部分的選民對這種說法無感。更多的選民是感到經濟是越來越壞。當國民黨不談這個議題時,相信就是他們發現有不對勁的地方,才停了下來。個人認為民進黨如果仔細的研究國民黨為什麼不談經濟成長,對著他們的痛點打下去,相信應可以大大得分。民進黨沒有對這個議題深入追打,是失去了很好的機會。

為什麼選民會對經濟成長無感?事實上經濟根本沒有成長。所謂成長,都是政府膨風的。真正的情況是臺灣的經濟正在退化。詳細請見 「臺灣虛假的經濟數字」。

民進黨只要把真相據實的告訴選民。指出國民黨目前(有「九二共識」)的作法無效,並且對絶大多數的人傷害很大。只有不同的做法,才有可能改變。只有改變,才有可能救臺灣的經濟。只有民進黨才有能力改變。「九二共識」的恐嚇牌自然會弱化很多。
 

國民黨事實上有另外一個可以抄做的議題:那就是ECFA。馬英九一直強調這是他任內最重大的成就。但是這個議題到了選舉的後期,卻連提都不提了。為什麼?

國民黨內部一定對這個議題做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究。如果他們認為對他們有好處的話,馬英九和他們的媒體朋友們絕對不會對這個議題完全無聲。馬英九不是一再的聲稱,ECFA是他最大的成就嗎?

ECFA是具體的政策,應該比較抽象的「九二共識」更好說明,選民也比較容易懂。他們為什麼捨近求遠呢?這是不合理的戰略啊!

但是民進黨對ECFA的態度又是怎麼樣呢?如果我們用「幾乎無聲」來形容民進黨對ECFA的處理應該不算過分。民進黨可以說幾乎從來沒有主動提到ECFA過。


為什麼?為什麼民進黨不願意碰ECFA這個議題?我們瞭解民進黨一年前曾對這個議題做過民調,發現支持和反對的幾乎是5050。民進黨內部認為談論這個議題可能得不到什麼好處。

我們也許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ECFA的問題。到了選舉的後期,ECFA的實施已經一年了,我們應該有真實的數據可以看出ECFA對臺灣是好還是不好啊!

我們可以察看兩個很簡單的數字,就可以很客觀的看出ECFA對臺灣是好是壞。

一個就是臺灣對中國的出口數字。ECFA實施了一年,臺灣對中國的輸出有沒有增加?增加了多少?如果有増加,我們可以粗略的換算成增加了多少人的就業機會。

另外一個就是中國對臺灣的進口,到底有沒有增加?增加了多少?這些增加的進口,也許本來是可以在國內由國人自已生產的。現在變成了進口,我們也可從粗略的換算成失業的人口。

我們把兩個數字稍微比較,就可以看出ECFA對臺灣比較好還是對中國比較好。這個比較雖然不是非常精確,但是我們也可以粗略的看出臺灣的老百姓是因為ECFA增加了或減少了工作的就業機會。臺灣整體有沒有因為ECFA獲利。

把這兩個數字放在一起比一比,應該比只是談ECFA使那些人的外銷訂單增加多少更有意義,也更能看出ECFA對於臺灣整體的影響。

只要看看國民黨對於ECFA到了最後幾乎一字不提,我們就知道ECFA對於中國當然比對臺灣更好。如果這些數據是正面的,國民黨早就大談特談了。他們不會弄到只談如果沒有「九二共識」對臺灣會有多大的傷害。



事實上從純商業的角度來看,臺灣是不可能在ECFA上面得利的(請見「ECFA最大的秘密」一文)。我們所看到的所有的數字都可以看出其對中國有利是一面倒的。本文沒有列出真實的數字,是因為我們發現臺灣的經濟數字都是被灌水的。經濟部不但把(臺商在)中國的工廠出口(所謂「臺灣接單,中國生產」)的帳算成臺灣的出口,他們也把(臺商在)中國的工廠賣到中國的,也算成是臺灣的出口。我們對臺灣政府的經濟數字實在引用不下。

我們只要回顧在整個選戰的過程中,藍軍一直避談ECFA,我們就應該警覺這個議題不見得對他們有利。ECFA是臺灣和中國經濟關係中大家最看得到的一環。當藍軍一再強調中國經濟對臺灣的重要性時,綠軍不談ECFA等於把最重要的武器自我解裝了。


對於許多的臺灣人來說,他們這幾年來的經濟情況是越來越壞。大家對於將來也越來越沒有信心。馬政府最重要的經濟改策就是ECFA。事實上雙方也就這個議題在一年多以前才開戰大辯論。但是到了大選的最後階段,雙方竟然都禁聲不(敢)提ECFA。雙方好像也都很擔心對方會提出這個議題。

所以當籃軍找了一堆企業家在談沒有九二共識,臺灣會受到怎麼樣的傷害時,緑軍如果不提ECFA,已經找不到回防反攻的彈藥了。他們無法從經濟的角度回擊了。

綠軍對自己也太沒有信心了。

不談ECFA也許是民進黨2012年大選中最大的戰略失誤。

Friday, January 20, 2012

從行為科學看九二共識的本質

林登峯 (8/27/2011)


九二共識的問題有好幾個層面,我們只想對最核心的議題「一個中國原則」從西方近代行為科學的角度,做一個本質得探討。


西方近代行為科學認為人對各種事情的反應,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理性,另一種是感性。政治上的事情也是這樣。人類對於各種事情的反應常常都是包含理性和感性。


我們偶而碰到有兩個人為了某一件事情爭吵,要我們幫他們「喬」。最常看到也是最正常的做法就是瞭解事情的真相,找出一個雙方接受的方案,希望雙方接受,擺平爭議。也就是說,我們用理性來解決爭吵。但是只要稍有一點經驗的人都知道,很少爭吵能夠這樣就解決的。因為只要有爭執,幾乎就一定會牽涉到感性(覺) 的問題。台灣話說KIMOCHI的問題。任何行為科學的專家都會告訴你:感性的問題不能只用講道理來解決,因為當人變成情緒性(emotional)的時候,他們是聽不下甚麼道理的。這種事情最明顯的就是吵架的夫妻。任何人想用「講道理」去勸夫妻吵架的,一定失敗。


在政治上,感性最強的問題就是國族主義(Nationalism或稱民族主義)的問題。這是大家公認最感性的(Emotional)問題。因為是感性的問題,民族主義變成了非常難以處理的問題。幾乎所有的人碰到這個議題時,不管受過多高的教育,都沒有辦法平心靜氣得來討論。所以很多政治學者都說民族主義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沒有辦法理性來處理阿!


「一個中國原則」正是中國人的國族主義。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充滿了情緒性的議題,他們不可能理性來討論這個議題的。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神聖的議題,連討論都不可以,更不可能有理性的討論。

所以以為中國人可能和民進黨討論這個議題,想對這個議題做任何的修改或討價還價的,都不可能有結果的。任何的替代方案,不管是「九六共識」或甚至一百個共識,都只是不瞭解問題的本質所做的沒有意義的努力。


和這個議題有關的,像台灣獨立等,中國人連聽都聽不下去的。就是辯論輸了,也不會接受的。他們的政治上的領導人,不管怎麼想,都不可能也不敢同意台灣獨立。因為如果同意台灣獨立,就是政治自殺。只要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瞭解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極端意識掛帥的政黨。 為了意識的問題,他們可以不惜和蘇聯翻臉。最不可能退卻和讓步的,就是意識的問題。所以只要時機成熟,一定會推翻「各自表述」的。


另外一個人所共知的現象就是只要有外力介入,任何的政治議題都會變成非理性的感性問題。當中國介入「九二共識」的爭議時,對大部份的選民來說這個議題已經在潛意識中變成感覺的問題。在我們所瞭解的西方民主政治的歷史中,長久來講從來沒有看過一個和外力結合的政黨會因此在政治上得利的。

Sunday, January 15, 2012

從美國經驗看2012大選敗選

硬風



作者前言:本文原標題為「敗選的檢討」,今天我發現南方快報轉載在他們的綱站。把它改為現名,重新編輯過,比原來的更好讀很多。所以我們就照抄了。在此誌謝。(1/20/2012)


民進黨的敗選,至為可惜。我想從美國的經驗,提供一些也許非常不一樣的看法。

 民進黨一連辦了二十多場的大型造勢活動,我個人來美三十多年了,可說從未見過。

 事實上,美國以前也有很多大型的造勢活動,最著名的就是1964年共和黨的高華德及1972年民主黨的麥高文。這兩場總統大選下來,辦了很多場大型造勢活動的一方,都是大輸。

 尤其是1972年那一役,幾乎每一場選民的反應都是熱烈異常。選後民主黨的人幾乎都無法接受選舉的結果,認為那是不可能的。支持者的反應是那麼熱烈,怎麼可能輸那麼多?

 以後的數年,許多的政治學學者做了很多的研究,他們得出了幾個結論。其中之一就是:他們發現那些來參加大型造勢活動的人,幾乎都是本來就是非常支持候選人的。很少是中間選民。

 用臺灣的話來說,就是大多數是深緣的或深藍的,不然也是已經是支持候選人的。因為參加活動的都是自己人,所講的話也就越來越多是講給自己人聽的。

 這些大型造勢活動辦了以後,雖然可以凝聚原來支持者的向心力,但是,並沒有吸引到多少新的支持者,尤其是中間選民。如果只有深綠的或深藍的的支持者,並不能贏得選舉。所以,在八十年代以後,就幾乎沒有大型的造勢活動。

 蔡英文本來對於辦大型的造勢活動也是有保留的,但是,辦大型的造勢活動幾乎是民進黨上下的要求。最後的結果,實在值得檢討。

 另外一個我看起來很奇怪的事,是大約連續十幾天辦了二十多場的大型造勢活動。我記得我年輕時曾參加一個從基隆到屏東的演唱會。前後一個禮拜,從北到南,每天大概有一到兩場。我們一群人到高雄時,大家都已經軟趴趴了。

 我本身是體力非常好的人,都已經變成那樣子,我實在無法想像哪一個鐵打的候選人能夠應付這種安排。相信候選人的表現也會受到影響。她還能有什麼樣的時間和精神去應付突發的事件?

 從美國的經驗來看,很多中間選民都是在最後一個禮拜才真正的認真來思考要怎麼選。但是,蔡主席在最後幾天也許是因為趕場時間比較不夠,也許是因為同樣的東西已經講了後多遍,除了「大聯合政府」以外,真正的政見似乎談得越來越少。

 她的政見應該對很多選民是很有吸引力的。不談牛肉,就失去了許多吸引中間選民的機會。如果每兩三天才辦一場,每一場把政見講得周全一點,用一點心思來應付企業家們提出來如何和中國來往的問題,相信也許效果會更好。

 民進黨不僅要面對國民黨的黨產和馬政府不當的利用行政資源,更要面對不對稱媒體及中國在檯面下發動的一波波攻擊。這是一場非常不對等的戰爭。一定要冷靜,用智慧和耐心來面對艱難的挑戰。

Monday, January 2, 2012

臺灣虛假的經濟數字


林登峯
[ 以下為縮減版]
筆者是一個離開臺灣三十多年的老留學生。這幾年因為網路的發達,開始能夠在網站上看到國內的報導。很多的報導,看了以後對我而言真是觸目驚心。其中最不可思議的就是關於經濟方面的報導。實在是虛假得使人很難以忍受。

以臺灣出口的數字為例,報紙的報導說我們的出口有超過一半是「臺灣接單,在中國出貨」。換句話説,就是臺灣的公司接訂單,在中國的工廠生產,然後直接出口。

這些在中國生產,從中國出口的為什麼算是臺灣的出口呢?世界上有那一個國家會把別的國家生產的,別的國家出口的帳算成自己的?從報章的報導,馬總統曾經屢屢表示,「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外銷世界」是兩岸合作正確的道路,對雙方都有好處。行政院長吳敦義也認為這些出口的數字會增加臺灣的GDP。這些中國的出口,應該是中國的GDP啊,怎麼會算成是臺灣的?

有的人說,如果是從中國出口,在臺灣收錢,最終賺到錢的還是臺灣的公司啊,有什麼不同?

是在臺灣收到錢嗎?請不要自欺欺人了!如果對於製造業有一點概念的人都知道,臺商在中國的工廠可以說清一色的會用信用狀(L/C)去底押借錢,用來購買材料及付工資。尤其在中國的臺商工廠,材料佔賣價的比例一般都至少有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所以對於大的訂單,可以說一定要有信用狀才有辦法周轉。如果是用信用狀的,平常在美國都是在出貨後,由公司拿了信用狀和海關的出貨証明到銀行結帳領錢。臺灣的銀行有可能會接受中國海關的証件而結帳嗎?所以有些報導只是故意產生一些假象。事實上他們的信用狀當然是在中國結帳。

就算萬一是直在臺灣收錢的,臺灣能收到的營業稅也是很有限。如果是私人的公司,基本上是不可能要在臺灣繳税金的。上巿的公司會繳的稅金,在各種節稅的運作後,也都是很少。大家只要看看在中國有大工廠的臺灣上巿公司的財務報表繳多少稅金,就能瞭解臺灣政府是不可能收到什麼稅金的。他們這些在中國的臺商若把賺的錢匯回臺灣,那只是増加了臺灣的外匯,除了有報稅的利潤,其他的並不是臺灣的GDP

這些數字如果被算成是臺灣的GDP,就變成了臺灣的經濟成長了。但是GDP應該是「國內」生產總值。中國的怎麼能算在內呢?如果我們把「臺灣接單,中國出貨」的數字扣掉,那麼臺灣的經濟這十年還有成長嗎?臺灣老百姓這十多年來個人的平均收入沒有什麼變化也就當然不奇怪了。

這些訂單既然在中國生產,從中國出口,在中國領錢。他們賺的錢臺灣政府能夠收到的稅金也是微乎其微。臺灣的老百姓有可能會享受到什麼利益嗎?這種出口和臺灣有什麼關係呢?這些中國的出口為什麼會變成臺灣的出口?中國的經濟成長為什麼會變成臺灣的經濟成長?為什麼臺灣的老百姓要對中國的經濟成長有感?我們對於別人的經濟成長無感是正常的啊!

臺灣如果要解決經濟成長的困境,一定要先誠實的面對真相。我誠摯的呼籲大家要拿出我們臺灣人實事求是的精神,勇敢的把國王的新衣脫掉!

[ 以下為本文全文]

筆者是一個離開臺灣三十多年的老留學生。因工作及所住的地方較為鄉下,平常很少見到國內的報刊或雜誌,坦白講對於臺灣的情況有時不很楚。這幾年因網路的發達,開始能在網站上看到國內的報導。這一兩年來更能看到政論的電視節目,可以說是比較有一點知情。但是很多的報導,看了以後對我而言是觸目驚心。

其中最使我感到不可思議的就是關於經濟方面的報導。有很多東西對於住在臺灣的人也許是很正常,但是對於像我一樣的住在外面的人看來,實在是虛假得使人很難以忍受。

我們從最近所看到的臺灣出口的數字例,報紙的報導都說我們的出口有超過一半是「臺灣接單,在中國出貨」。換句話,就是臺灣的公司接訂單,臺灣公司在中國的工廠生,然後直接出口給訂單者。

這些在中國生,從中國出口的算是臺灣的出口呢?世界上有那一個國家會把別的國家生的,別的國家出口的帳算成自己的?臺灣的人民可以接受這種虛假的東西?從報章的報導,馬總統曾經屢屢在ECFA說明會上表示,「台灣接單、大陸生、外銷世界」是兩岸合作正確的道路,對雙方都有好處。這個基本想法好像是ECFA政策最主要的依據。行政院長吳敦義也認這些出口的數字會增加臺灣的GDP。這些中國的出口,應該是中國的GDP怎麼會算成是臺灣的?

這些出口的數字是怎麼來的?臺灣政府怎樣收集這些數據?基本上我們所見到的,所有的進出口數字都是由行政院主計處公佈的。但是行政院主計處的數據事實上是從經濟部統計處來的。 經濟部統計處也在他們自己的網站上公佈他們如何收集這些數據。 經濟部統計處每個月送出「外銷訂單快報」給臺灣的各公司(這個報表可以從經濟部的網站下載)。 各公司再根據他們的訂單填寫申報給經濟部。這個表格基本上有兩個部分。一個是 訂單從那理來,有多少金額。另外一個就是訂單有多少在國內生產,有多少在國外生產。所以基本上只要訂單不是從臺灣本地來的,包括從中國來的訂單,都算是出口訂單。這些訂單不管是在國內或國外生產的,只要是臺灣公司所屬的公司或工廠所生產的,也都算是臺灣的出口。所以如果一個訂單是從中國的客戶來的,在中國的臺商工廠生產,然後在中國交貨,照經濟部的定議也算是臺灣的出口。所以我們的數字中有從中國「出口」到中國的怪事。這種交易相信中國當局也不會認為是出口。



有的人說,如果是從中國出口,在臺灣收錢,最終到錢的還是臺灣的公司,有什不同?


是在臺灣收到錢?請不要自欺欺人了!以我自已在美國的公司例,如果是用信用狀(L/C)的,平常是怎麼拿到錢?只要有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平常都是在出貨後,由公司拿了信用狀和海關的出貨証明到銀行結帳領錢。我相信臺灣的銀行應該也是類似。大家想一想,臺灣的銀行有可能會接受中國海關的証件而結帳?在中國的工廠不用付材料費及工人的工錢?還有多少剩下的會匯到臺灣稅呢?所以有些報導只是故意生一些假象,讓人以是錢會到臺灣。事實上他們的信用狀當然是在中國結帳。

又有人說,如果不用信用狀的話,是不是就會在臺灣直接收錢?如果對於製造業有一點念的人都知道,臺商的工廠可以說一色的會用信用狀去底押借錢,用來購買材料及付工資。尤其在中國的臺商工廠,利潤一般都不是特別高,材料佔賣價的比例一般都至少有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有的品比例更高。所以對於大的訂單,可以說一定要有信用狀才有辦法周轉。另外一個因素就是風險,就以美國例,像通用汽車那大的公司有都會破了。如果沒有用信用狀的話,風險實在是非常的高。就算萬一是沒有用信用狀而直接收錢的,事實上臺灣能收到的營業稅也是很有限。大部的公司都會成立另境外的公司(Offshore Companies) 來節稅。大家只要在網路上打入「臺灣接單,中國出貨」就會發現一大堆的公司會教你如何合法避稅。如果是私人的公司,基本上是不可能要繳税金的。上巿的公司會的稅金,在各種節稅的運作後,也都是很少。大家只要看看在中國有大工廠的臺灣上巿公司的財務報表及一些名人像郭台銘等多少稅金,就能瞭解臺灣政府是不可能收到什稅金的。他們這些在中國的臺商若把的錢匯回臺灣,那只是加了臺灣的外匯,除了有報稅的利潤,其他的並不是臺灣的GDP

這些數字如果被算成是臺灣的GDP,就變成了臺灣的經濟成長了。但是GDP應該是「國內」生產總值。中國的怎麼能算內呢?如果我們把「臺灣接單,中國出貨」的數字扣掉,那麼臺灣的經濟這十年還有成長嗎?臺灣老百姓這十多年來個人的平均收入沒有什麼變化也就當然不奇怪了。

這些訂單然在中國生,從中國出口,在中國領錢。他們的錢臺灣政府能收到的稅金也是微乎其微。臺灣的老百姓有可能會享受到什利益?這種出口和臺灣有什關係呢?這些中國的出口會變成臺灣的出口?中國的經濟成長會變成臺灣的經濟成長?臺灣的老百姓要對中國的經濟成長有感?我們對於別人的經濟成長無感是正常的!因那些經濟成長是中國的經濟成長,並不是臺灣的經濟成長

臺灣如果要解決經濟成長的困境,一定要先誠實的面對相。我誠摯的呼籲大家要誠實的拿出我們臺灣人實事求是的精神,勇敢的把國王的新衣脫掉!



參考文件: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y/5/today-fo8.htm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537434/IssueID/20100525
http://denghongsblog.blogspot.com/2011/12/5152010-apple-hp-ecfa-2009-10-90-40-10.html
財訊 345 , 林瑩秋「再見!台灣製造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27959&ctNode=2370 請注意「淨收入」個字。只有賺到的利潤並且有伸報繳稅的,可以算成是臺灣的GDP。若把中國的出口算入,經濟部就是作弊。


歐盟在歐債危機中的背水一戰


林登峯(12/24/2011)

 歐債危機在近幾個月中,已經變成本世紀歐美各國的最大挑戰。大家都看的出問題的所在,但是一直找不出合理的解決方式。歐元各國雖然一次又一次的提出各種方案,但是每一次在方案提出後,幾乎都很快被找出破洞,也都很快的被收回。每一次全世界的股票也都跟者再大跌一番。

十二月初歐盟在布魯塞爾的會議卻和前幾次有很大的不同,雖然並不能說是完全的解決了問題,但是大部份歐美的專家已開始感覺新的方案是比較可行的。歐美的股巿也開始回穩。

歐債危機擡面下的問題

歐債危機一閞始時是因為有一些國家的財政有問題,他們的國家有財政赤字,收的稅收不夠用。政府要向外借錢卻借不到錢,他們的公僓的利息付不出來。有的公債到期了,應該要還本金了,也還不出來。這些國家向外求救,才引起了所謂的歐債危機。

這幾個國家,所謂的歐盟五豬,沒有錢的問題卻很快的擴散到別的領域。其中的政治上的動蕩,本文暫且不談。但是單單在經濟上所引發的問題,就比公債本身更嚴重了。

我們只要用希臘為例,大家就能看出問題的所在。希臘欠了大約四千億歐元的公債。2010IMF和歐元區第一次進入希臘去幫忙時,他們決算出一千多億歐元的援助計劃。因為在兩年內到期的公債加上利息及希臘政府的財政赤字,這個數額應該很夠了。但是今年七月希臘政府已經又再向歐元區要再借一千五百多億了。為什麼?

原來希臘政府公債的最大的買主就是希臘的銀行。當這些銀行的存款者發現希臘政府有可能會破產時,他們第一個擔心的就是銀行是不是也會破產。許多的存款人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把存款從銀行裏面提出來寄到別的也是用歐元的國家的銀行。希臘的政府和銀行在擡面上當然沒有聲張,但是我們看到的數字卻是存款人從他們的銀行中提出了至少一到兩仟億的歐元。這些銀行如果沒有外力的救援,已經付不出錢了。希臘整個國家,事實上已經崩盤了。
歐盟五豬的財政赤字,除了希臘特別嚴重外,其他的國家的赤字頂多是他們GDP5%。這些國家除了義大利以外也都不大。歐元區如果要出來救,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如果連銀行也要救時,那就變成很困難了。事實上,今年六月以後,銀行的問題已經或為幾乎所有會議的主題。

歐元區的救火行動
歐盟五豬都是歐元區的國家,如果不救,一定會影響歐元的幣值。另外一個更現實的情況是,因為使用相同的貨幣,歐元五豬的政府公債的最大購買者,就是歐元區的銀行,尤其是有錢歐元國家的銀行。所以對歐元聯盟來說,救援這些國家也等於在救自己。

如何處理銀行的問題?最重要的當然是要使存款的人有信心,不把存款提出。最早感受到這個問題也最緊張的就是法國。法國是歐元國家中外資存款最多的國家。他們也是最擔心外國的存款人把錢領走的國家。另一方面,歐元區中最有錢也最有實力的是德國。所以幾乎每一次都是由法國提議,但最後總是由德國作最後的定奪。

歐元區的第一個舉動就是把用來救援的歐洲安定基金(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加碼到4400億歐元。過了兩個月,就發現錢不夠了。他們開始想用保證的,但是金融巿場並不買帳。他們轉了幾圈後,就決定加碼到一兆歐元。但是很快的,他們發現大家拿不出那麼多錢。他們開始想找中國及蘇俄等有現金的國家來幫忙。但是卻沒人願意跳下來救。

在這些一次又一次的公開討論中,存款的人越看越擔心。尤其是外國的存款人。其中最多的就是美國人。他們很多是存美金的。十月底時,歐洲的銀行竟然發生了美金用光了的事。歐洲中央銀行正式向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緊急借美金。這是前所未見的事。美國的聯邦儲備銀行也正式回應媒體表示有這件事。只是他們不肯透露借多少。但是美國已經開始公開的表示擔心。

到了今年十一月時,全世界的投資人已經開始擔心歐洲的經濟會整個崩盤。會拖累全世界的經濟。因此全球各地的股市也都應聲而倒。

十二月初歐盟的二十七國終於在布魯塞爾開了一個大會。非常不尋常的是美國的財政部長也帶了一群專家從頭到尾參加了這個大會。另外一個不尋常的就IMF的總裁和他所帶領的團隊。也從頭到尾的參加這個會議。經過兩天日夜不停的討論後,做出了兩點決議:

      1.  歐盟將強制要求所有的國家保持財政紀律,每個政府的財政赤字不得起過 GDP 3%。如果有違反此規定的國家,將由歐盟的最高法院報執行處罰(Sanction )。
2.  歐洲安定基金將不再増資。歐盟將籌集2000億歐元,給IMF做為將來救助歐盟國家財政危機時間之用。

上面的決議最大的奧妙事實上就是在第二點。眾所週知,IMF在近二十年來已經或為世界各國碰到經濟危機時的救火隊。像上一次1998年亞洲經濟危機時,韓國就是要求IMF去幫忙。

但是IMF的錢從那裡來?原來IMF的錢是各個會員國「捐」出來的。但是各會員囯的捐款並不相同。各國的捐款事實上是和各國的經濟力成正比。例如如果IMF要籌一兆元時,美國就要拿出兩千多億,歐盟則拿出兩千億就可以了。這樣一來,歐盟只要拿出兩千億他們就能拿到一兆元的援助。兩千億以外的錢從那裡來呢?當然是別的會員國要出。歐盟正是在玩金融操作中常用的槓桿(leverage)原理,用小錢來吸引操作大錢。

我們如果瞭解他們在做什麼,我們就會瞭解為什麼美國的財政部長和IMF的主席會出現在會場,因為美國是IMF的超級大國,任何IMF的行動一定要美國同意才有可能。事實上只要美國和歐盟同意了,IMF可以說一定也會同意。所以歐盟在討論這個方案時,先把老美請來,以確保美國沒有異議,這樣方案才有可行牲。上面決議中的第一點當然是用來向IMF的其他國家交代的。

所以在閞完會後,IMF的主席就開始在世界各地提出緊告。如果歐洲景氣變壞,會引起世界牲的大不景氣。換句白話說,就是大家要一起(拿錢來)救歐洲,不然對大家都不利。
十二月九號的歐盟大會後,歐美各國的股匯巿終於開始變得比較正常,不再大漲或大跌。 許多人開始感覺這個方案是比較可行。

歐盟的背水之戰

十二月十六日,歐洲安定基金的主席出面對媒體說,歐洲安定基金已經獲得歐盟的授權把基金的金額最高可以增加到二兆歐元。但是他並沒有說錢要怎麼來。十二月二十一日,我們就看到歐洲的中央銀行宣佈為了疏解歐盟下的銀行銀根短缺的困難,他們向歐盟之內的幾百家銀行出借五千億歐元。這些貸款利率只有年率1%。用更白的話說,就是獲授權印歐元鈔票的歐洲中央銀行將在他們的印鈔票的印刷機上印出五千億的歐元去幫周轉不寧的銀行周轉。這正是歐盟的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歐盟已經被逼到無法再退,進而印鈔票來救自己。他們正在做最後的背水一戰!媒體也馬上透露出義大利的銀行得到一千多億歐元的疏困。可從想見這兩個月來,義大利銀行的存款者早就把他們的存款提出多少。他們的銀行至少也已經被掏得半空了!歐洲中央銀行的這個疏困動作使得許多銀行不至於周轉不寧,甚至倒閉。再來的幾個月,金融巿場應會比較穩定。歐洲中央銀行的這個動作,也事向全世界宣示,他們將不惜代價也不會讓歐洲的銀行捯下去。

可能的發展

歐盟的歐債危機在連續幾個大動作之後,下面的幾個月也許比較不會有太大的波動。但是歐盟各國政府的專注於收支的平衡也表示他們花錢會花得很保守。也就是花費會縮減,歐經濟可能會萎縮。歐洲明年的經濟的景氣如果能維持平盤就很不錯了。


希臘信貸危機為何難解?


林登峯 (10/15/2011)
希臘信貸的問題從2010年爆發以來越演越烈,首先是國際貨幣基金(IMF)加入救助。但是很快的就感覺到子彈不夠,歐盟(其實是歐元組織)很快的就加入救援的行列。
 可是歐元組織的國家中,卻很快的暴發出意見不一的問題。這些不同的意見所引起的爭議,很快的引起了投資者對於希臘政府的還債能力的失去信心。連帶,投資者對於歐洲其他財政此較不建全的幾個國家也漸漸開姶懷疑,開始抛售這些國家的債卷。而對於希臘政府財政的沒有信心,也引起了投資者對於借錢給希臘最多的法國銀行起了恐慌。一波一波連鎖反一應,漫延成了全球性股災。
希臘的財務問題雖然有它特別的背景,在先進的國家中,幾乎除了台灣以外,沒有別的國家情行像它那麼似的。台灣的財務情況,當然是好很多。但是希臘所有的幾個主要的問題,對於台灣人來說,可以說是不可思議的熟悉。事實上,幾乎他們有的,台灣大部分都有。我們相信他們目前所經驗的,很多可以作為台灣參考。
希臘的財政
近代希臘的財政,是出名的不負責任,投資者也一直對希臘人,沒有信心。事實上希臘人也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希臘的整體經濟在世界上排名二十幾名,但是希臘國內卻不用信用卡。這是全世界開發國家中少見的。
直到2000年,希臘政府想向外借錢也都一直借不到錢,他們政府的公債利息高至十八趴。外國人可以說很少人願意在希臘投資的。
這個情形在2001年有了鉅大的改變,希臘被允許加入了歐盟及歐元區。歐元的組織和歐盟有點不同,歐盟的二十幾國中,只有十七個國家加入歐元的組織。像英國就是不用歐元,繼續用他們自己的英鎊。要加入歐元,就要尊守他們定下的一些財政紀律,像是財政赤字不得超過全國GDP的百分之三,貨幣也要改成歐元。希臘為了要加入,就由他們的財政部做了假帳,把他們的財政赤字調整到剛好是GDP的百分之三。歐元的組織也查都沒查就核准希臘加入了。
希臘加入歐元之後,他們的信用評等馬上就被調高,低率借錢不再是問題,加上希臘在2004年舉辦世運。希臘政府開始大剌剌的發行公債,吸引外資,向外借錢。希臘也由政府帶頭,全面加薪,調加福利。可以說皆大歡喜。
希臘信貸危機如何發生的? ---都是國王惹的禍
這個情形一直到2007年,全世界的經濟不景氣才開始有一點影響。但是最大的變化是2009年的醜聞。
希臘的北部是希臘東正教修道院最多的地方。1998年在一家叫做 Vatopaidi 的修道院發生了一件非常不尋常的事,有個修道士在修道院的古老的舊擋案中發現了一個叫作 John V Palaiologos國王給這個修道院的一個的文件。在這個巳經有幾百年之久的文件中,這個十四世紀希臘國王己經把在希臘北部的一個大湖和湖邊的一大片的土地,都賜給了Vatopaidi 的修道院。
Vatopaidi的修道士發現這個文件後如獲至寶,很快得他們開始向希臘政府的各個不同的部門遊說,要討回那一大片屬於他們的土地。剛開始時,許多部門的人都把那個十四世紀國王的文件當成笑話,他們踫到了好幾個釕子。但是他們喫而不捨,幾年後終於他們在政府內,找到了支持他們的看法的人。在這些人的幫忙及運作下,他們拿到了好幾片很有價值的土地和築。這些土地和築包括了在希臘首都雅典市中心的2004年世運的運動會場地和建築。還有許多希臘政府所擁有的特殊的土地和建築。這些房地產,根據許多專家的評估,至少值二十億以上的歐元。這些官員把這些房地產給他們的理由:原來的土地現在都有人住或是有其他的用途,如果要還的話,可能會引起許多不可預料的情況,所以只好找一些目前政府有的土地和建築來代替原來的大湖和旁邊的土地。
到了2008年,雅典的人們開始發現他們許很有價值的土地和建築,後面的大地主都是這個大部份的人都沒有聼過的修道院。大家才發現情形不對,新聞煤體也開始追查,許多專家也做了很多的評估。大家共同的結論是,國王送的那一片土地雖然很有價值,但是怎麽麼箅都不應超過二億歐元。現在政府送給修道院的房地產加起來至少有二十億的價值。再加上有人發現在整個決策的過程中,總理的辦公室似乎對政府的其他單位,施加很多的壓力。這件事在反對黨的追蹤下,終於暴發了極大的政冶醜聞。200910曰月執政許久的總理 Kostas Karamanlis 和他的內閣團隊終於下臺。
總理 George Papandreou 為首的執政團隊在十月上臺, George Papaconstantinou  擔任新的財政部長。他一上台就發現大勢不妙。希臘政府己經快沒有錢了。更讓他肉顫心驚的是,發現了前一任財表長留下的預算原來是造做假的。政府的預算赤字是GDP14%,並不是先前公佈的3%國庫裏面的錢很快的就會用完,公務員的薪水很快的就會發不岀來了。
Papaconstantinou馬上通知總理,他們倆個左思右想,非常的擔心也不願意負擔將出事的責任,終於決定把事情的真相向世界公佈。
IMF
2010年初,希臘政府正式向國際貨幣基金會求救。
際貨幣基金會馬上派人進入希臘。沒有多久,國際貨幣基金會的報告就出來了。他們在報告中說,希臘改府每年的開支是他們全國GDP50%。這一點是大家沒有想到的。因為除了北歐的幾個非常社會主義的國家的支出曾超過50%以外,好像沒有一個國家有超過50%的。他們的財政赤字也是超高的GDP14%。他們的負債已經累計到四千億歐元。在2010年底, 負債就會接近GDP150%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希臘的公務員待待遇特別好,他們的平均薪水是民間企業的三倍。希臘老百姓特別喜歡當公務員。尤其在2001年希臘加入歐元區後,借錢變成很容易,希臘政府每年發行新的公債。國家財政「充裕」,再加上政府為討好選民,公務員的編制,一再擴大。公務員的人數也一再加大。
際貨幣基金會的官員估計,在學生人數相同的學校,一個是希臘的,一個是法國的。希臘的老師數目就有法國學校老師的三倍。
希臘當然還有別的問題。他們的公務員基本上一年領十四個月的薪水,也是歐洲國家裏面沒有的。他們的假期也特別多。又例如他們老百姓的逃稅就是歐洲著名的。希臘絕大多數的醫生是不繳稅的,因為他們並沒有什麼收入。除了大公司的員工,幾乎沒有人在繳所得稅。房地產稅也幾乎是零因為政府也弄不清楚直正的價格。大部份的房地產價格都是非常的低,不到市值的十分之一。 所以他們稅收的主要收入是消費稅。
另外使歐元地區的國家很感冒的,就是希臘的國營企業有六千多家,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虧錢。國營企業的員工薪水也都特別好
但是最讓大家無法接受的,卻是這些數目龐大的公務員退休後,希臘政府所需要付擔退休金。
際貨幣基金會的官員推箅,希臘政府將來需要在這一方面付出的金額(Liability)會高達八千億歐元。
歐美的退休制度
為什麼大家都無法接受呢?因為希臘的退休制度,真的是與眾不同,歐美的國家中,沒有一個像這樣的。
西方對於退制度的歷史,最早之一也許是美國的社會安全 (Social Security) 的制度。這個制度是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在三十年代開始的。最早的規定是所有人每個月都要繳交所謂的社會安全捐,到了五十五歲退後,政府就會每個月發放社會安全的退休金。因為當時的平均壽命是六十歲,所以就設計在五十五歲時退休。這樣大家就繳交三十五年的錢,然後退休後領五年的退休金。也就是說付出的時段和領錢的時間比起來是七比一。如果退休金要給付原來薪水的一半,老百姓就是要繳交百分之三點五,而雇主就付另外的百分之三點五。這樣這個制度就可以自己自足。大部份的人也都付得起。
二次大戰以後,因為醫學的進步,人們的壽命越活越長,所以西方各國都先後把退休的年齡一再向後廷,這樣把付錢的時間對收錢的時間的比率至少拉得遠大於一,這樣才能支撐。像目前美國的退休年齡就是六十五歲。1943年以後出生的,就到六十六歲才能退休。1960年以後生的,就要在六十七歲以後才能退休。美國也規定,如果因為有別的因素,必需提早退休,最早是六十二歲,並且所能拿到的社會安全退休金就只剩下原來百分之八十。後來許多的民間企業也都以這個制度為參考,建立了他們自己的退休制度。
歐美其他的國家可以說也都是這樣做。以德國為例,他們在兩年前通會了新的立法,在2012年以後,遂年把退休年齡從目前的六十五歲慢慢的調高至六十七歲。就是大家認為比較「懶惰」的法國,也在去年由總統沙克淇宣佈把退休年齡從六十五歲調至六十七歲。最早退休年齡則從六十歲調整到六十二歲。這件事事實上去年引起了法國二次大戰後最大的公務員及工會的罷工潮,最後因為大部份的老百姓不支持,才不了了之的結束。

希臘的退休制度
希臘的退休年齡表面上是六十一歲,比起歐洲別的國家是比較低,但不是差很多。但是事實上卻不是那樣。比如公務人員只要在政府工作了三十五年,就可以在五十五歲退休。並且退休金和在六十一歲的正式退休完全一樣。女的則更好,五十歲就可以。如果家裹有小孩要照顧,那麼女公務員也可在五十歲時退休。不僅這樣,不論男女,如果所做的工作有危險牲那麼五十五歲也可以退休。什麼是「有危險性」?希臘的法律規定林林總總有五百多項,也就是說,大部份的人都是五十五歲就可以退休。更簡單一點的說,希臘的公務員是工作三十五年,如果以平均年齡八十歲來箅,每個人就一共可領六十年的薪水。那一個像這樣的政府不會被吃倒?
所以當大家聽到希臘的退休年齡只有五十五歲時,可以說所有的國家都把這當成笑話,到處談論。尤其是歐元其他要拿錢出來救希臘的國家,他們的老百姓更是吞不下這口氣。今年德國最流行的一個「酸」笑話就是:德國也許應該把退休年齡提高到六十九,這樣他們才能夠多省一些錢來幫希臘人付五十五歲退休的人領退休金。整個歐洲的反應是非常的憤怒的。
所以要救希臘的信貸危機己經不是經濟問題,還是政治問題。
另外一點大家沒有辨法接受的就是希臘退休金的算法。希臘的公務員的退休金是最後薪水的百分之八十,並且每年調整。許多人領的幾乎是跟沒有退休時完全一様。有的甚至比還沒退休以前更多。以筆者曾經工作過的美國貝爾實驗室來說,這家公司的福利在美國箅是數一數二的,但是我在美國貝爾實驗室的上司退休後,他的退休金也不過稍微超過他原來薪水的百分之四十多一點。並且他巳在那兒工做了接近四十年。如果沒有做那麼久,退休金會更低。如果加上社會安全的退休金,(因為付錢對領錢的比例以降低到三點五,只有低薪的人能拿到百分之五十)大約比較高薪的人薪水的十至十五趴,中等薪水的十五到二十五趴。大約加起來可以達到原來薪水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在法國「全額」退休的退休金也是只有原來薪水的七十趴。德國應更低,只是作者一時找不到數據。基本上歐美的國家都認為年老後,己經沒有子女的養育及教育費用,也不用再付房子的分期付款(或房租),所以一般認為六十到七十趴己經很夠了。像希臘政府的這種做法,全世畀可能除了台灣己外,沒有一個國家是像這樣。在美國,除非是像社會安全那樣的保險式的退休制度,我們也沒有聽過有退休金可以調高的。
幾乎失控的援助 
際貨幣基金會在2010年出面出來救希臘,他們馬上提出幾個條件,要求希臘政府改革。 但是國際貨幣基金會很快的就感覺到子彈不夠,很快得他們就把歐元組織和歐洲銀行也拉進救援的行列。
如果從單單純粹數字來看,希臘人口有一千一百萬,他們的GDP佔整個歐元體系的2,5%。並不是很大。如果要救的話絕對沒有問題。大家對於愛爾蘭和葡萄牙的援助計劃,都很快的通過。但是希臘的退休制度卻引起了衆怒。大家的意見特別多。所以救援的計劃一波三折,也一拖再拖。希臘本身,對於各國開岀的強硬條件,也感覺很難以接受,國內反對聲浪非常的強烈,遊行示威,激烈衝突事件一波又一波。
整個事件變成了政治事件,非常的棘手,也非常的難處理。「沒救了」聲音不斷。也因為這樣,引起了投資者失去對希臘政府的還債能力的失去信心,很多人認為希臘政府會倒(default)。連帶的,投資者對於借錢給希臘最多法國銀行起了恐慌。一波一波的連鎖反一應,也漸漸得漫延成了全球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