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December 27, 2012

臺灣依舊虛假的經濟數字


林登峯

經濟部前幾天公布十一月外銷接單金額四〇七.三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但海外生產比重也攀升至五十一.七%,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這些在外國生產,從外國出口的為什麼算是臺灣的外銷呢?世界上有那一個國家會把別的國家生產的,別的國家出口的帳算成自己的?


我在今年年初就已經指出(請見臺灣虛假的經濟數字),這是自欺欺人的行為。那篇文章只PO在我自己的網站。我已經好幾個月沒有看到臺灣政府在講台商從外國出口的數字。現在可能是經濟的數字不好,又拿假的數字出來唬人。

事實上在1990以後,因為有些經濟力比較強的國家開始把原來在國內生產的工廠向外移,世界各國開始把什麼才能算是自己的GDP做更精確的定義。以聯合國國民經濟會計制度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規範為例,他們就定義國民在外國所從事的經濟活 動,包括所謂的三角貿易,只有「淨收入」能算為那個國家的GDP。換句話說,海外生產是可以算入GDP,但是只有利潤的部份可以算,其他的都是生產國家自己的GDP 。 

以美國的Apple為例。Apple的產品在中國生產,他們在美國賣的產品金額算是美國的 GDP。但是從中國進口的部份卻是要扣掉,因為GDP是包括出口-進口的。所以在中國生產的部份是中國的GDP,在美國計算GDP時會把中國的生產算為美國的進口,被完全扣掉。所以Apple只有在美國賣的部份扣掉中國的進口才會被算是美國的GDP

如果Apple在日本賣中國生產的產品呢?很簡單,只有利潤的部份可以算是美國的GDP。中國生產的部份算是中國的 GDP曰本的員工的薪水和在日本的費用, 是日本的GDP。剩下的只有Apple賺到的可以算成是美國的GDP

事實上在九十年代產業外移,美國許多產品大量外移以後,許多美國的公司都在許多免稅天堂的國家設立境外公司 (Offshore Companies)。這些境外公司當然不會繳稅。有些上巿公司開始把總公司外移,變或境外公司。所以美國國會就修法,規定在外國賺的錢都不算在稅金的計算裏面,只有拿回美國的利潤部份有算。也就是說 ,私人公司如果在外國設立境外公司,基本上是收不到稅了。上市公司在外國賺的錢,如果沒有拿回美國也不必報稅。美國政府對沒有申報的,當然沒辦法算。

我們再看看在中國的台商。私人的公司或不在台灣上巿的公司(像旺旺),應該和美國一樣,政府是收不到一毛錢的稅金。上市公司在他們成立境外公司後,台灣政府能夠徵收到的金 ,因為有境外公司的操作,應該也是很有限。

我們知道,台商在中國的公司大部份是生產公司,利潤10 %。我們果把他們的外銷數字當成台灣的外銷,那就是至少澎風了十倍以上。所以我說,台商在中國生產,從中國外銷的數字是中國的出口。我們不瞭解為什麼經濟部每個月要去統計並且公布中國的外銷,那些數字絶大部份(90%以上)是中國的GDP,台灣能分到的非常的少。就像台灣話說的,別人在吃包子,我們在旁邊喊燒!

如果台商從中國出口,但是在台灣收錢,這樣可不可以算是台灣的出口?

*****不可以,只有利潤的部份可以算。要扣掉原料和在中國的其他費用及員工的薪水。

但是很多材料是在台灣買的,再出口到中國去組裝的啊!

*****那些原料在出口到中國時,已經算成是台灣的出口,已經算過了。如果在中國台商的出口再算一遍,就是作弊。所以就是在台灣收錢,也要把原料的部份和其他在生產國的費用一樣扣掉。

這些在外國(主要是中國)的台商的出口數字如果被算成是臺灣的GDP,就變成了臺灣的經濟成長了。這些數字是被膨風十倍以上的。如果我們把「臺灣接單,外國出貨」的膨風部份扣掉,那麼臺灣的經濟這十年還有成長嗎?臺灣老百姓這十多年來個人的平均收入沒有什麼變化也就當然不奇怪了。

這些訂單既然在外國生產,從外國出口。他們賺的錢臺灣政府能夠收到的稅金也是微乎其微。臺灣的老百姓有可能會享受到什麼利益嗎?這種出口和臺灣有什麼關係呢?這些外國的出口為什麼會變成臺灣的出口?外國的經濟成長為什麼會變成臺灣的經濟成長?為什麼臺灣的老百姓要對外國的(尤其是中國的經濟成長有感?

我們對於別人的經濟成長無感是正常的啊!所謂台灣的外銷是「台灣接單,外國生產」對台灣經濟有極大的貢獻,不過是和ECFA一樣,是一場又一場自欺欺人的大騙局。

參考資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