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September 1, 2015

台灣產業升級的瓶頸(二)

林登峯

台灣的經濟正面臨空前未有的大挑戰。

這十幾年來,台灣的產業空前的外移 。幾個最有指標性的留在台灣的產業像宏碁和宏達電及「四大慘業」等都在市場上一再退却,可以説是敗得「土土土」。再加上紅色供應鍵的崛起,對於留在本土那些靠供應在中國台商零組件的工廠(佔台灣整體外銷的40%),已造成是動搖根本的威脅。

這些都是台灣經濟的主力,卻節節敗退。台灣的經濟還有救嗎?我們的問題還有解嗎?

我是不同意無解的。所謂無解,只是我們還沒找到答案。 因為我們心中有了一些有形無形的框框,把自己圈在裡面,以為無解了。事實上,只要能夠勇敢的跳出框框,答案常常比我們想像的更簡單。(請見跨過虛擬的紅線改變臺灣)

很多人説產業外移應該是最大的元兇。

我同意。

不過產業外移是已經發生的事實。木已成舟,要改回來是幾乎不可能的。

產業外移,事實上並不是只有台灣才有的問題。美國也有產業外移,德國也有,就是我們隔壁的日本也有產業外移。

美國和德國的經濟並沒有像台灣一樣的至少已崩解一大角。他們也有很多問題,但是他們的年輕人並沒有不敢結婚,不敢生小孩。日本的情形比較不好,但是很少有人把他們的問題和產業外移拉上等號。

有什麼不一樣?也許他們的許多做法可以拿來做台灣的參考。

我將寫一系列如何解決目前台灣經濟問題的文章。

 沒有理論,主要是以歐美各國實際的例子為主。

我個人相信,台灣只要抄那些成功的例子,就可解決台灣經濟至少一半以上的問題。

因為時間有限,只能選擇一些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議題。

我也歡迎大家不客氣的批評。

美國自從九十年代就產業大量外移,他們也沒有戒急用忍,但是他們並没有像台灣一樣薪水掉回十五年前的水準。

原因當然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不管產業如何外移,一直都有新的產業跑出來,相當程度製造出了許多新的工作機會,替代了原來的產業。

這些新的產業一般來講都比舊的產業更賺錢,更靠知識及智慧,更少靠勞力,在台灣很多把這種現像叫做產業升級。很多人也都寄望我們能夠產業升級。

從各種主客觀的條件來看,台灣應是世界上最有條件談產業升級,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國家。

上一輪的工業變革,不管是PC 還是筆記型電腦等IT 產品,除了像主機晶片組及DRAM等少數項目片,台灣到了最後可以說是打敗群雄,很多都是世界第一,台灣的技術基礎非常紮實。

產業升級,常常是需要創新,發明。美國因為有民主自由的傳統,他們的小孩從小不管說話做事就比較不受限制,比較靈活,所以對於創新發明等,常常非常的成功。東方人的教育,相對比較死板,不敢做大突破,對於全新的產業,一般都比較不能有大的突然,包括日本人在內。

不過,我認為我們台灣人有點不一樣。我們台灣人不像日本人那麼守法,那麼死板。我們幾百年來都是有外來政權的統制,台灣人充滿了叛逆的精神,很多人做事情不一定會照規矩。我們台灣人,比起從小就這個也不可以,那個也不可以的中國人,及一切都照規矩死死板板的日本人,更敢衝撞,更敢採取新的方法。尤其是太陽花以後的一代,雖然教育可能還是死死的,但是他們在思想行為上,比起上一代更加不受限制,實在是非常適合發展創新的產業。如果能適當的引導,相信他們的成就一定可以超越我們這一代。

事實上在美國,像開發出Yahoo Youtube 都是台灣人的子弟,Internet 的技術發展,到處都有台灣人的影子。不管是日本人,韓國人或中國人都沒有像我們台灣人這樣的成就。我們年輕的子弟,在世界各國的發明比賽中也常常名列前茅。

對我來說,台灣不但有資格,並且非常有潛力,非常有資格做產業升級。

可是現實卻完全相反。許多台灣中國兩邊都跑的朋友都對我說,中國那邊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樣子,台灣這邊卻是死氣沈沈,許多產業都是哀鴻片野。 有指標性的公司像宏碁,宏達電等都被殺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去年,宏碁因為虧本,銭不夠了!再增資。

不過有一個新聞可能很少人注意到:宏碁除了除了公開増資3億股外,他們也拿出3000萬股保留供員工認購stock option)

員工的股價認購權就是將來股票如果漲價,員工可以用先前議定的價格來買這些股票,三千萬股。也就是説,如果股票價格漲得很高,那些漲得部分都是員工拿去。

但是只是増資三億股,為什麼要給員工也三千萬股的股票認購權? 記者問宏碁的老闆施振榮。

我記得施掁榮回答記者說,那是美國投資者的建議,他也不曉為什麼。

美國的投資者只是建議而矣嗎?我看恐怕是投資的條件之一。因為美國人講話比較客氣,施掁榮感覺那只是建議。


為什只是増資三億股,為什麼要給員工也三千萬股的股票認購權?這樣不會給太多了嗎?

事實上當然是美國的投資者發現宏碁的技術員工持股太少了。目前這種方式,跟本很少可能會成功,就是成功了也不可能持久,因為公司的高手一定會被挖走。他們的情形跟宏違電完全一樣。

我前面說過的一個VC對我説,員工的股票如果拿得太少的公司,他不敢投資。原來那不是特例!

其實台灣的公司不是只有宏碁和宏達電的員工股票分得很少,許多別的公司也是一樣。

最近聯電在中國的子公司也有一個主管帶了一群技術員工到中國人的公司㪈投靠。我很好奇的是,這個主管和那些技術員工在原來的公司裏有多少股票?他們做牛做馬把公司打造起來,然後公司都是別人的,這樣公平嗎?

但是這些員工並沒有拿錢出來, 怎麼可以拿那麼多的股票?

一個公司有多大的價值是靠什麼?只是靠公司裏的現金嗎?你有沒有聽過智慧財產嗎?現在是知識經濟的時候,他們的知識完全沒有價值嗎?聯電在中國的子公司如果沒有這些技術員工的知識會有什麼價值嗎?

並且這些股票認購權平常都是分好幾年,這些員工都要在公司苦幹好幾年,做出成績來,這些股票認購權才會有價值。

事實上,市埸是認為這些知識是有價值的。

我再擧一個很著名也很成功的例子。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