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峯
產業升級基本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己成立的公司,在他們不同的領域裏面開發出新的產品。
叧外一種就是成立新的公司或在已有的公司成立不同(或新的)部門來開發新的產品 。
這些新的產品的開發,常常也開發出新的、別人不會的技術。因為這些新的產品,用別人沒有的技術去生產,所以平常利潤會高很多。這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產業升級。
已經成立的公司,在已有的產品中研發出新增加的功能,或研發出更有效的製造方法也可以增強公司的競爭力及增加公司的利潤。
理論上,第二種方法也可能把產業升級。不過這種方式的影響常常比較小。主要的原因是:
1. 已有的產品,平常市場已經相當穩定。就是產品有新的功能,對於市場的刺激平常影響會有,但不會很巨大
。
2. 如果是製程的改進,可以增加利潤。但是因為同樣的產業裡也有別的競爭者,他們早晚也會想出那些新的方法,也會趕上。
對於台灣的情形,因為大量的產業外移,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同意如果台灣要產業升級最大的可能要從新成立的公司或在即有的公司投資開發新產品開始。所以這篇我們先談這一部分。以後我們會再談已成立的公司,包括製造外移的公司。
十幾年來,台灣也成立了相當多的新公司。加上政府也相當用心在旁邊「加油」為什麼好像什麼成果都沒有?台灣的產業並沒有什麼升級。
理由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因為大部分的新公司做的和產業升級並沒有關係,當然產業不可能升級。
我擧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DRAM 產業。
DRAM公司的成立,單單每個晶圓廠就要幾百億,每個公司至少都有幾個晶圓廠。台灣也有好幾家DRAM的公司,總的加起來應該超過幾千億。有人說整體的投入超過一兆,我沒有深入研究,但是如果是的話也不意外。如果說 DRAM是這十幾年來台灣新投入最大的產業,應該也不為過吧!可是DRAM是從頭到尾和產業升級完全沒有關係。
第一次聽到台灣要成立好幾家DRAM的公司,應該是大約1999年到2000左右。我去拜會一家大公司時,一個接待我的仁兄談起台灣正在籌資準備成立好幾家做DRAM的公司,需到非常龐大的資金。不過沒有問題,想投資的人排隊擠破頭,搶著要出錢。
我感覺非常奇怪。
「發明DRAM的Intel 和 AMD 都說 DRAM這個產業不好,不可能賺錢。兩家都要把他們的DRAM部門關掉,台灣為什麼要做呢?」
「台灣和美國不一樣,美國做不起來的,台灣也有辦法。」
我感覺怪怪的。電子電機是我的專業。我在專業的雜誌上看到好幾篇美國要退出DRAM產業的文章,看起來很有道理。但是半導體並不是我的專長,這個問題也沒有詳細想過,所以我也沒有再談下去。
過了幾年,我再回台灣。碰到一家大企業的老闆,兩個一起吃飯。談起他投資一個也是千億起跳的公司。我問那麼多錢,有評估過嗎?他很詳細的算了一遍給我聽,然後補了一句「大部分的資金都是政府出的,做成了是我們的,做不成是(指虧損)是政府的。怎麼不可以做?」
他指的是政府為了鼓勵創業,把借貸弄成很方便。事實上資金的八到九成都是在政府的幫助下借來的。我知道台灣的有錢人有很多的好康的,但是沒有想到是這種方式。
那時候幾家的DRAM的公司都己經成立,閉著眼睛想也知道需要的資金當然也至少要幾千億,當然很大的一部分也是在政府幫忙下借來的,是全民的錢。
我猜想政府和這些企業顯然以為建了那麼多的晶圓廠,台灣的產業就會升級。
那真是一個最大的笑話。
眾所周知,美國產業外移的最大原因是因為美國工資太高,沒有競爭力。但是有晶圓廠的公司並沒有外移,因為他們和高工資無關。許多在竹科的人都對我説台積電的勞力成本只佔3%。所以Intel 所有的microprocessors 都是在美國製造,完全沒有外移。因為他們擁有許多別人無法抄襲的技術。就是別人有晶圓廠也沒有用。就跟台積電的情形一㨾。
但是DRAM 的產業是完全不一樣。Intel 和 AMD 發現這個產品已經很成熟了,不太有可能有太大的變化。因為產品不是很複雜,別人要抄襲的也很容易。就是説要進入這個產業(Entry
Barrier) 並不是很困難,只要有錢誰都可以做。既然這個產品並沒有什麼大技術, 唯一能夠比的就是互相殺價,利潤當然不可能好。他們的經驗是互相殺價以後,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虧本,所以最後
Intel 和 AMD 都把他們的DRAM的部門關掉。他們把這些DRAM的廠關掉並不是因為工資太高,或是資本不夠。而是因為這個產品的發展已經很成熟,沒有辦法再升級,很難賺錢了。
(但是美國不是還有美光
(Micron) 在做DRAM 嗎?
美國因為國安的考量,希望政府內和國安有關的部門所用的DRAM是在美國本土生產品的。美光就是在這種特殊的條件下繼續存在的。美國政府每年都會用很好的價格向它買DRAM,保証他們有利潤。
另外一點,DRAM 只佔美光營業額的30 到40%, 他們也做別的產品。
也做許多最近有中國人看到美光一直都賺錢要出高價買下,許多美國人都涕笑偕非。要買美光,真是空空。)
也做許多最近有中國人看到美光一直都賺錢要出高價買下,許多美國人都涕笑偕非。要買美光,真是空空。)
台灣DRAM的公司在晶圓廠建完以後很顯然不需要做什麼研發馬上就可以開工,馬上就可以「賺錢」。
但是這些和產品升級是完全沒有關係的。請大家回看本文的的開頭兩段,產業升級是要開發出新的產品或技術! DRAM的公司既沒有必要做什麼研發,也不開發新的產品或技術,他們當然和產業升級沒有關係。事實上,就算是他們有做研發,但是因為這個產品已很成熟,要開發出新的,有突破竹性的技術發展是非常困難的。
產業升級是要在技術上升級,不是要設備升級。如果沒有技術,就是蓋一百座的晶圓廠都不會有用的。
台灣的新公司當然不會都像DRAM 的公司一樣。不過DRAM 應是最大的投資,卻完全和產業升級無關,台灣的產業升級會成功到那裡去。
台灣產業的主力,也就是IT和電子產業的新公司,據我所知,絕大多數都不做研發的。像是太陽能的產業,很多都是在工研院開發出了新的產品以後,就直接開了新工廠就開始生產。就像DRAM的公司一樣,都不用花什麼研發的錢就可以生產。顯然他們忘了(或沒聽過)一句台灣老話:「免錢的(不要錢的)東西最貴」。
DRAM 的產業需要那麼多的資金,把台灣許多可貴的資源都吸了過去,相信對其他成立的新公司產生相當的排擠效應。我相信這個產業對台灣的傷害是非常鉅大的。
台灣的新公司許多都不做研發,台灣怎麼會有新產品和新技術?台灣做了很多,但是很多都和産業升級沒有關係,
產業怎麼有可能升級到那裡去?
在宇昌以後,許多生化新藥的公司也都很努力的在研發新的產產品。不多新藥要達到產品階段至少要十年,現在還看不到結果。我相信假以時日,應該會有一些成績。
宏達電是比較例外的,他們是有做研發去開發新產品的。他們一開始的成功也証明開發新產品可以產生很大的利潤和提升產業,也証明台灣也有創新研發的能力。他們的失敗是因為別的原因,和沒有研發是不同的,我在前面已解釋過。
但是開發新的產品是需要創新的能力,台灣人又可能和美國人拼嗎?
可能大部分的台灣人都不知道,我們台灣人已經在創新研發上和全世界比過一次,成績是非常好的。
1990年代,美國的IT產業開始外移,包括Desktop PC 和筆記型電腦都開始在外國製造。剛開始時是只有製造。但是因為台灣的公司一直在進步,到了後來,連設計研發等都變成了外包到台灣。最後,台灣不僅取代了美國,並且把日本和韓國都比了下去,變成了IT的王國。不管和美國、日本或韓國比,台灣的研發創新能力並沒差到那裡去呀!
我也不認為台灣年輕的一代研發創新的能力會退化,輸給別人。現在的問題是像智慧手機一樣,產品越來越複雜,要有競爭力,小公司越來越困難。但是許多有資本的大公司卻只想做一些不用做研究創新的公司。這些年輕人跟本沒有機會,沒有研發,沒有創新,沒有新的產品和技術,只有新的設備,台灣的產業當然不可能升級!
對我來説,研究創新絕對是我們台灣人的強項。台灣的產業不能升級,只是做法不對,不是我們沒有能力。
(未完,下面會談政府的角色和我的建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