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October 15, 2015

台灣應勇敢放手DRAM產業

林登峯

被稱為DRAM教父的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被中國清華紫光集團挖走, 在台灣引起相當的關注。很多人都很擔心會影響台灣半導體的產業。

DRAM的產業對台灣有多重要,也許可以從數字看出來。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請見參考二),裡面有許多的統計數字,也許可以參考。

1990 年代~2010 年台灣投入了DRAM產業超過 500 億美元(約 1.6 兆新台幣)。可能是台灣這一段期間投資最大的新產業。根據美國Gartner的統計,2001~2010 年十年之間,全世界DRAM 市場獲利共有 80 億美元。

這個數字有多大?只要稍微比較一下就知道,台積電去年度賺了119.5億美元,比全世界的DRAM廠商十年賺的還多!

所以DRAM並不是很賺錢的行業在那十年間,大約有十家業者裏面,只有兩家韓國的公司賺錢,其他的公司,不管是美國,日本,德國或台灣,全部都虧本。

就以最賺錢的韓國三星來說,也不算是非常賺錢。根據Gartner 的報告,三星在那十年中賺了170億美元,也就是說,平均每年賺17億。我看到日本大摩(Morgan Stanley) 報告說,三星在2001~2010 年十年之間投入了約550億美元的新設備。就是不算2000年以前的投入,以275億美元來算為這一段的”平均”投入,每年的回收也只有約6%。也不是特別好。

DRAM因為產品的特殊性,產品的周期特別短,只有二至三年。譬如1GB的DRAM 的市場只有二至三年,二至三年以後就變成了2GB的市場,沒有賣出去的1GB 的價值可能會只剩不到原來10% 的價格。所以如果市面上供須失調的話,廠商無論如何虧本也要把剩貨殺價賣出,就是虧本也要賣。不然拖到下一年,產品更沒價值。所以DRAM價格的變化非常厲害,高低價在幾個月內就會差幾倍,這是別的產業沒有的。表面上看起來有時候利潤好像不錯,但是每一次殺下來都常常是 血本無歸,葬骨不存。因為別的公司會生產多少並不是操之在我,怎麼估都不會準。

這種情形在2008~2009 年的金融海嘯時最為明顯。那一次,因為經濟不好,需求減少,變成供應過多,各公司競相削價,DRAM的市面價格在不到六個月內跌了超過80%,各公司都受影響。德國的Qimonda應聲而倒,宣布破產。

但是這種價格的大變動並不是只有經濟不好時才發生。例如2011年經濟比較好時也發生。也是因為供需失調,DRAM的市價在兩個月內掉了50%,當時的日本唯一的DRAM公司Elpida就應聲而倒,宣布破產。台灣力晶與茂德也是虧損重整。

不過這種價格的大變動的現象並不是最近才有,在上世紀未時就已發生過,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因為產品的變化很快,供需失調幾乎無法避免。而當價格大降時,就是技術最前進的公司也要虧本。實在不要一個很好做的產業。

從二十世紀未開始,美日的許多做DRAM的大公司都紛紛的退出這個產業,包括美國的IBMTI都關掉DRAM部門,只剩美光。日本的NEC, Fujitsu, Toshiba, Hitachi 及松下,也都把他們的DRAM部門關掉,最後合組了一家新公司Elpida 德國的 Infineon Technologies 把他們的DRAM部門關掉, 另外成立了Qimonda    韓國也從三家併為兩家。當時的日本雖然在銷售量上己被韓國趕過,但是大家仍公認在技術上是最領先的,各公司還是把他們的DRAM部門關掉。

當美日做DRAM的大公司都紛紛的退出這個產業,台灣的公司為什麼認為他們有機會打贏呢?

但是韓國本來也是落後日本,也不是把日本打下,取代了日本嗎?

最近讀到日本Yugonami 教授對於韓國如何在DRAM的市場後來居上的分析(請見參考三),我想對於台灣從事DRAM產業的人,應該有參考價值。

日韓兩國的DRAM產業在相當程度上都是受到政府的鼓勵和贊助而成立。日本剛開始時甚至關閉日本市場,不讓外國人在日本賣DRAM。到了1980年代1990年代早期,日本已是世界最大的生產國,技術也最先近。

日本的產品也最可靠。他們的DRAM可以使用至少十年以上,韓國的產品,因為可靠度並沒有那麼好(只能保持約五年),所以只能賣給PC那種低價位的產品。像大型的電腦等比較重視品質的高價位的市場,都是用日本的天下。

但是1990年代的市場,卻起了鉅大的變化,PCLaptop 取代了大型的電腦,變成DRAM 最大的使用者,韓國公司的DRAM 也開始用低價格(品質也比較低),取代了日本,變成了最大的供應商。日本人因為他們「龜毛」的特質, 製造的(犬其是測試的)過程一直是比較複雜,成本一直比較高,拉不下來。(我猜想這應是Elpida和台灣的公司策略連盟的主要原因。日本有技術,台灣製造力很強。希望合作能把成本拉下)。日本在量方面,就拼輸了韓國。不過他們也一直保有高價位高品質的市場。據我所知,一直到最近,比較注重品質的蘋果的iPadiPhone 都還是用日本的DRAM

不過經過了九十年代市場的大翻轉,美日做DRAM的公司發現PCLaptop 所須的市場和以前以大型電腦為主,需求相當隱定的市場是非常的不一樣。市場的需求非常的不穩定。就像前面所提的,只要市場稍不平衡,市價就可下調30 甚至 50%,弄得每一家都虧本。所以在二十世紀未到本世初,美日各大廠紛紛關閉他們的DRAM 部門。不管是日本或美國,都只剩下一家。而日本最後合併成的Elpida也在2012被美國的美光合併。 這些公司的關廠或出問題並不是因為技術不如人或是工資過高,最重要的原因都是認為市場不好做 。我要特別指出,不管是Elpida 或是美光,都不是只做DRAM,他們也都還做技術程度比較困難,利潤高很多的Flash Memory(NAND)

如果美日各大廠紛紛關閉他們的DRAM 部門,台灣的公司不是更有機會嗎?

坦白講,我實在看不懂台灣的這些公司(和政府)是在想什麼,美日的公司在2000左右紛紛的跳出這個產業,就是因為很難做。 台灣的公司難道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做了嗎?一定要跳入大家公認很不好做,而紛紛離開的產業嗎?未免太不合理了吧!

有人説,台灣廠製程技術始終落後三星等 DRAM 領導廠商一個世代,成本也因此居高不下,所以才無法競爭。但是我要提醒那些人,Elpida 2012 年破產時,他們的製程技術還是世界一流的,他們是全世界第一家用20 nmDRAM的,比韓國及美國都前進。但是當產品價格下跌50%時,所有的公司都要虧本。所以Elpida破產。韓國的Hynix 也在2012年發生週轉不靈,把自己放到市場賤賣,結果被 SK Telecom 以低價買入入主。最大的DRAM公司韓國的三星也是虧本,只是三星別的部門還是賺錢,所以他們躲在後面,沒受影響。前面也提過,德國唯一的廠商Qimonda也在2009就破產了。

這些都是因為產品價格不能穩定的情形並一直都沒有消失。在市場經濟下,產品的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和成本無關。技術當然會影響成本,但是市價很低的時候,就只是變成虧多或虧少的問題,技術的影響是很有限的。

所以DRAM這個產業並沒有太多值得留戀的。從過去的歷史來看,我不認為台灣的公司在這個領域裡會有多大的機會。如果能打贏的話,頂多也只能是慘勝。

對我來説,台灣應勇敢放手DRAM產業!兩兆雙星只是台灣產業的惡夢,本來就不可能。過去1.6兆的投資當然是很多錢。但是想要王子復仇是不切實際的。那些原來做DRAM的公司不管是重整或轉業做別的,都不應想再回來DRAM這個產業!那只會輸得更多。

至於高啟全被中國清華紫光集團挖走,那又怎麼樣?只要看看美國和中國的關係,我也不認為會影響美光和華亞科的合作。

延伸閲讀

3.     Yunogami, T. (June 2005).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c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Japanes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Doshisha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Technology, Enterprise and Competitiveness.

4.     Matthew A. Lo. (June 2012). A Strategic and Financial Analysis of the DRAM Industry, MIT MS Thesi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