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January 2, 2012

臺灣虛假的經濟數字


林登峯
[ 以下為縮減版]
筆者是一個離開臺灣三十多年的老留學生。這幾年因為網路的發達,開始能夠在網站上看到國內的報導。很多的報導,看了以後對我而言真是觸目驚心。其中最不可思議的就是關於經濟方面的報導。實在是虛假得使人很難以忍受。

以臺灣出口的數字為例,報紙的報導說我們的出口有超過一半是「臺灣接單,在中國出貨」。換句話説,就是臺灣的公司接訂單,在中國的工廠生產,然後直接出口。

這些在中國生產,從中國出口的為什麼算是臺灣的出口呢?世界上有那一個國家會把別的國家生產的,別的國家出口的帳算成自己的?從報章的報導,馬總統曾經屢屢表示,「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外銷世界」是兩岸合作正確的道路,對雙方都有好處。行政院長吳敦義也認為這些出口的數字會增加臺灣的GDP。這些中國的出口,應該是中國的GDP啊,怎麼會算成是臺灣的?

有的人說,如果是從中國出口,在臺灣收錢,最終賺到錢的還是臺灣的公司啊,有什麼不同?

是在臺灣收到錢嗎?請不要自欺欺人了!如果對於製造業有一點概念的人都知道,臺商在中國的工廠可以說清一色的會用信用狀(L/C)去底押借錢,用來購買材料及付工資。尤其在中國的臺商工廠,材料佔賣價的比例一般都至少有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所以對於大的訂單,可以說一定要有信用狀才有辦法周轉。如果是用信用狀的,平常在美國都是在出貨後,由公司拿了信用狀和海關的出貨証明到銀行結帳領錢。臺灣的銀行有可能會接受中國海關的証件而結帳嗎?所以有些報導只是故意產生一些假象。事實上他們的信用狀當然是在中國結帳。

就算萬一是直在臺灣收錢的,臺灣能收到的營業稅也是很有限。如果是私人的公司,基本上是不可能要在臺灣繳税金的。上巿的公司會繳的稅金,在各種節稅的運作後,也都是很少。大家只要看看在中國有大工廠的臺灣上巿公司的財務報表繳多少稅金,就能瞭解臺灣政府是不可能收到什麼稅金的。他們這些在中國的臺商若把賺的錢匯回臺灣,那只是増加了臺灣的外匯,除了有報稅的利潤,其他的並不是臺灣的GDP

這些數字如果被算成是臺灣的GDP,就變成了臺灣的經濟成長了。但是GDP應該是「國內」生產總值。中國的怎麼能算在內呢?如果我們把「臺灣接單,中國出貨」的數字扣掉,那麼臺灣的經濟這十年還有成長嗎?臺灣老百姓這十多年來個人的平均收入沒有什麼變化也就當然不奇怪了。

這些訂單既然在中國生產,從中國出口,在中國領錢。他們賺的錢臺灣政府能夠收到的稅金也是微乎其微。臺灣的老百姓有可能會享受到什麼利益嗎?這種出口和臺灣有什麼關係呢?這些中國的出口為什麼會變成臺灣的出口?中國的經濟成長為什麼會變成臺灣的經濟成長?為什麼臺灣的老百姓要對中國的經濟成長有感?我們對於別人的經濟成長無感是正常的啊!

臺灣如果要解決經濟成長的困境,一定要先誠實的面對真相。我誠摯的呼籲大家要拿出我們臺灣人實事求是的精神,勇敢的把國王的新衣脫掉!

[ 以下為本文全文]

筆者是一個離開臺灣三十多年的老留學生。因工作及所住的地方較為鄉下,平常很少見到國內的報刊或雜誌,坦白講對於臺灣的情況有時不很楚。這幾年因網路的發達,開始能在網站上看到國內的報導。這一兩年來更能看到政論的電視節目,可以說是比較有一點知情。但是很多的報導,看了以後對我而言是觸目驚心。

其中最使我感到不可思議的就是關於經濟方面的報導。有很多東西對於住在臺灣的人也許是很正常,但是對於像我一樣的住在外面的人看來,實在是虛假得使人很難以忍受。

我們從最近所看到的臺灣出口的數字例,報紙的報導都說我們的出口有超過一半是「臺灣接單,在中國出貨」。換句話,就是臺灣的公司接訂單,臺灣公司在中國的工廠生,然後直接出口給訂單者。

這些在中國生,從中國出口的算是臺灣的出口呢?世界上有那一個國家會把別的國家生的,別的國家出口的帳算成自己的?臺灣的人民可以接受這種虛假的東西?從報章的報導,馬總統曾經屢屢在ECFA說明會上表示,「台灣接單、大陸生、外銷世界」是兩岸合作正確的道路,對雙方都有好處。這個基本想法好像是ECFA政策最主要的依據。行政院長吳敦義也認這些出口的數字會增加臺灣的GDP。這些中國的出口,應該是中國的GDP怎麼會算成是臺灣的?

這些出口的數字是怎麼來的?臺灣政府怎樣收集這些數據?基本上我們所見到的,所有的進出口數字都是由行政院主計處公佈的。但是行政院主計處的數據事實上是從經濟部統計處來的。 經濟部統計處也在他們自己的網站上公佈他們如何收集這些數據。 經濟部統計處每個月送出「外銷訂單快報」給臺灣的各公司(這個報表可以從經濟部的網站下載)。 各公司再根據他們的訂單填寫申報給經濟部。這個表格基本上有兩個部分。一個是 訂單從那理來,有多少金額。另外一個就是訂單有多少在國內生產,有多少在國外生產。所以基本上只要訂單不是從臺灣本地來的,包括從中國來的訂單,都算是出口訂單。這些訂單不管是在國內或國外生產的,只要是臺灣公司所屬的公司或工廠所生產的,也都算是臺灣的出口。所以如果一個訂單是從中國的客戶來的,在中國的臺商工廠生產,然後在中國交貨,照經濟部的定議也算是臺灣的出口。所以我們的數字中有從中國「出口」到中國的怪事。這種交易相信中國當局也不會認為是出口。



有的人說,如果是從中國出口,在臺灣收錢,最終到錢的還是臺灣的公司,有什不同?


是在臺灣收到錢?請不要自欺欺人了!以我自已在美國的公司例,如果是用信用狀(L/C)的,平常是怎麼拿到錢?只要有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平常都是在出貨後,由公司拿了信用狀和海關的出貨証明到銀行結帳領錢。我相信臺灣的銀行應該也是類似。大家想一想,臺灣的銀行有可能會接受中國海關的証件而結帳?在中國的工廠不用付材料費及工人的工錢?還有多少剩下的會匯到臺灣稅呢?所以有些報導只是故意生一些假象,讓人以是錢會到臺灣。事實上他們的信用狀當然是在中國結帳。

又有人說,如果不用信用狀的話,是不是就會在臺灣直接收錢?如果對於製造業有一點念的人都知道,臺商的工廠可以說一色的會用信用狀去底押借錢,用來購買材料及付工資。尤其在中國的臺商工廠,利潤一般都不是特別高,材料佔賣價的比例一般都至少有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有的品比例更高。所以對於大的訂單,可以說一定要有信用狀才有辦法周轉。另外一個因素就是風險,就以美國例,像通用汽車那大的公司有都會破了。如果沒有用信用狀的話,風險實在是非常的高。就算萬一是沒有用信用狀而直接收錢的,事實上臺灣能收到的營業稅也是很有限。大部的公司都會成立另境外的公司(Offshore Companies) 來節稅。大家只要在網路上打入「臺灣接單,中國出貨」就會發現一大堆的公司會教你如何合法避稅。如果是私人的公司,基本上是不可能要繳税金的。上巿的公司會的稅金,在各種節稅的運作後,也都是很少。大家只要看看在中國有大工廠的臺灣上巿公司的財務報表及一些名人像郭台銘等多少稅金,就能瞭解臺灣政府是不可能收到什稅金的。他們這些在中國的臺商若把的錢匯回臺灣,那只是加了臺灣的外匯,除了有報稅的利潤,其他的並不是臺灣的GDP

這些數字如果被算成是臺灣的GDP,就變成了臺灣的經濟成長了。但是GDP應該是「國內」生產總值。中國的怎麼能算內呢?如果我們把「臺灣接單,中國出貨」的數字扣掉,那麼臺灣的經濟這十年還有成長嗎?臺灣老百姓這十多年來個人的平均收入沒有什麼變化也就當然不奇怪了。

這些訂單然在中國生,從中國出口,在中國領錢。他們的錢臺灣政府能收到的稅金也是微乎其微。臺灣的老百姓有可能會享受到什利益?這種出口和臺灣有什關係呢?這些中國的出口會變成臺灣的出口?中國的經濟成長會變成臺灣的經濟成長?臺灣的老百姓要對中國的經濟成長有感?我們對於別人的經濟成長無感是正常的!因那些經濟成長是中國的經濟成長,並不是臺灣的經濟成長

臺灣如果要解決經濟成長的困境,一定要先誠實的面對相。我誠摯的呼籲大家要誠實的拿出我們臺灣人實事求是的精神,勇敢的把國王的新衣脫掉!



參考文件: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y/5/today-fo8.htm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537434/IssueID/20100525
http://denghongsblog.blogspot.com/2011/12/5152010-apple-hp-ecfa-2009-10-90-40-10.html
財訊 345 , 林瑩秋「再見!台灣製造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27959&ctNode=2370 請注意「淨收入」個字。只有賺到的利潤並且有伸報繳稅的,可以算成是臺灣的GDP。若把中國的出口算入,經濟部就是作弊。


6 comments:

  1. 林博士你好

    看了你的文章心中有個問題

    現在大部分的美國品牌如apple也都是美國接單中國生產
    這跟台灣的情形有何不同?

    ReplyDelete
  2. 平常GDP 的算法是包含 [ 出口 - 進口 ] 。所以能算在內的只有”net profit” 。 就是說在海外的生產數額會算成進口,應會扣掉。
    經濟部在這理是偷吃步,請見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27959&ctNode=2370
    他們只可以算利潤的部分,不可以算中國出口的部分。
    如果算出口的部分,就是作弊。
    台灣的經濟應該是負成長了。政府的數字是假的。

    我中文打字很慢,有時間會寫更多。

    ReplyDelete
  3. 下面是一個在中國的台商email給我的。應該有相當的代表性。

    有關你寫的台灣經濟的評論,我十分贊同;正因為如此,台灣經濟在過去二十年才會停滯蕭條。

    但有一點提供你參考,在大陸的台商(或其他海外基地,例如東南亞的台商投資也很多),經過多年的累積,經濟實力都有一定的基礎,口袋夠深,大部分都不須要以信用狀貸款才能購買原材料(當然也有少數体質較差的);倒是絕大多數都在香港設有銀行帳戶,或以境外金融(OBU)的方式操作資金,換句話說,是以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利潤留置海外帳戶。會流入台灣的利潤很少,基本上課不到稅,就算小部分報了稅意思意思一下,

    對台灣的稅收連杯水車薪都談不上,當然跟GDP一點也沾不上邊。這也說明了台灣的M型經濟兩極化越趨嚴重的現象。

    ReplyDelete
  4. 林先生,您好:

    這一直是我長久以來心中的疑惑,今日查找資料時無意間解開了。

    真是獲益良多,在此向您表達謝意。

    ReplyDelete
    Replies
    1. 對不起,因為軟體的問題,一直沒辦法在PC上回應。

      台灣選後,我把一些問題,做或video 的序列。這一篇也許可以參考:

      為什麼台灣二十年來實質薪資沒有上升?

      https://youtu.be/NGB8cXLmZls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