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風
拙文「從美國經驗看2012大選敗選」對於民進黨在2012年大選中的戰術作了一些檢討。本文將從戰略的觀點,來檢討這一場選戰。因為作者個人時間有限,我們將偏重於看起來比較難處理的「九二共識」及相關的經濟議題。
2012年的大選,藍軍在最後一兩個禮拜非常密集的打了「九二共識」的牌。我們從選後看到的反應,這個議題對綠軍應有相當的殺傷力。
表面上「九二共識」是一個意識形態的議題。但是藍軍是把它當成經濟牌打。我相信大部份的人都會同意,如果當成意識形態的牌來打,不管是一中各表或者是一個中國,反對的人都會很多,藍軍想要得分並不容易。
但是如果當成經濟牌來打結果就很不一樣了。因為這個問題變成了大家切身的飯碗問題。選民的感覺和反應也就完全不一樣了。
選戰剛開始時,藍軍主要是談「九二共識」對臺灣有什麼好處。但是老百姓的反應顯然是非常的無感,他們的論述慢慢的變成了如果沒有「九二共識」會有什麼壞處。最後一兩個禮拜甚至由企業家出面來談,論述變成了如果沒有了「九二共識」,臺灣會受到多大的傷害。
這種打法,更像美式的打法:最有效的議題是經濟議題。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優點時,就攻擊對方的弱點。
國民黨不打意識形態的議題是有原因的。因為住在臺灣的人,認為他們是中國人的已經不到百分之十了。國民黨知道,他們已經不可能在國家定位等議題上得分了。他們一早就抛出一套上次用過的「不統,不獨,不武」的講法,努力的要把國家定位等有關意識形態等的議題稀釋掉。
藍軍的戰略目標從頭到尾都是非常的清楚,他們主打的是經濟。他在2008年,也是這種打法。再配合攻擊對方(包括人格上)的弱點。
所以,這個「九二共識」的議題最有效的回應還是要回到經濟面,才有可能全面封殺回擊。
因為藍軍主要目標是經濟,所以九二年有沒有發生「九二共識」並不是最重要的。蔡英文的「臺灣共識」有沒有什麼內容,或內容是什麼,事實上也並不是最重要的。
我們只要看藍軍對於「臺灣共識」也只是應景的批評兩句,就知道他們的重心並不是共識的內容,而是共識的影響,尤其是在經濟方面的影響。
選後民進黨有人提出是不是要接受「九二精神」,有的人還質疑「臺灣共識」是不是夠好。這些反應是根本就沒有抓到問題的重點。如果只是接受「九二共識或精神」但是沒有解決其他的經濟問題,就是投降了也不可能打贏的。如果老百姓認為民進黨更有能力能幫他們解決問題,就是沒有「九二共識」也會照贏。
國民黨在選戰的過程中,事實上也暴露出他們自己的缺失。我們只要稍微靜下心來,研究他們如何處理不同的議題,就可以很快的找出他們的破洞。只要對著他們的弱點打下去。九二共識的問題,自然有可能扳回一城。
國民黨要打經濟牌,有幾個非常明顯的可用方式。其中一個就是所謂的 「和平紅利」。也就是說,因為兩岸關係的改善,使得臺灣在經濟上得到好處。使老百姓也因而受惠。
如果兩岸的和解使得臺灣因而在經濟上受惠,這個議題是可從做正面表述的。國民黨事實上在剛開始時,也花了很多時間和精神在談臺灣經濟近年來的成長。他們說2010年臺灣的經濟成長率超過百分之十。但是這種說法可以說只談了幾個禮拜,就停了下來。在選舉的後期,似乎也不再提了。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大部分的選民對這種說法無感。更多的選民是感到經濟是越來越壞。當國民黨不談這個議題時,相信就是他們發現有不對勁的地方,才停了下來。個人認為民進黨如果仔細的研究國民黨為什麼不談經濟成長,對著他們的痛點打下去,相信應可以大大得分。民進黨沒有對這個議題深入追打,是失去了很好的機會。
民進黨只要把真相據實的告訴選民。指出國民黨目前(有「九二共識」)的作法無效,並且對絶大多數的人傷害很大。只有不同的做法,才有可能改變。只有改變,才有可能救臺灣的經濟。只有民進黨才有能力改變。「九二共識」的恐嚇牌自然會弱化很多。
國民黨事實上有另外一個可以抄做的議題:那就是ECFA。馬英九一直強調這是他任內最重大的成就。但是這個議題到了選舉的後期,卻連提都不提了。為什麼?
國民黨內部一定對這個議題做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究。如果他們認為對他們有好處的話,馬英九和他們的媒體朋友們絕對不會對這個議題完全無聲。馬英九不是一再的聲稱,ECFA是他最大的成就嗎?
ECFA是具體的政策,應該比較抽象的「九二共識」更好說明,選民也比較容易懂。他們為什麼捨近求遠呢?這是不合理的戰略啊!
但是民進黨對ECFA的態度又是怎麼樣呢?如果我們用「幾乎無聲」來形容民進黨對ECFA的處理應該不算過分。民進黨可以說幾乎從來沒有主動提到ECFA過。
為什麼?為什麼民進黨不願意碰ECFA這個議題?我們瞭解民進黨一年前曾對這個議題做過民調,發現支持和反對的幾乎是50對50。民進黨內部認為談論這個議題可能得不到什麼好處。
我們也許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ECFA的問題。到了選舉的後期,ECFA的實施已經一年了,我們應該有真實的數據可以看出ECFA對臺灣是好還是不好啊!
我們可以察看兩個很簡單的數字,就可以很客觀的看出ECFA對臺灣是好是壞。
一個就是臺灣對中國的出口數字。ECFA實施了一年,臺灣對中國的輸出有沒有增加?增加了多少?如果有増加,我們可以粗略的換算成增加了多少人的就業機會。
另外一個就是中國對臺灣的進口,到底有沒有增加?增加了多少?這些增加的進口,也許本來是可以在國內由國人自已生產的。現在變成了進口,我們也可從粗略的換算成失業的人口。
我們把兩個數字稍微比較,就可以看出ECFA對臺灣比較好還是對中國比較好。這個比較雖然不是非常精確,但是我們也可以粗略的看出臺灣的老百姓是因為ECFA增加了或減少了工作的就業機會。臺灣整體有沒有因為ECFA獲利。
把這兩個數字放在一起比一比,應該比只是談ECFA使那些人的外銷訂單增加多少更有意義,也更能看出ECFA對於臺灣整體的影響。
只要看看國民黨對於ECFA到了最後幾乎一字不提,我們就知道ECFA對於中國當然比對臺灣更好。如果這些數據是正面的,國民黨早就大談特談了。他們不會弄到只談如果沒有「九二共識」對臺灣會有多大的傷害。
事實上從純商業的角度來看,臺灣是不可能在ECFA上面得利的(請見「ECFA最大的秘密」一文)。我們所看到的所有的數字都可以看出其對中國有利是一面倒的。本文沒有列出真實的數字,是因為我們發現臺灣的經濟數字都是被灌水的。經濟部不但把(臺商在)中國的工廠出口(所謂「臺灣接單,中國生產」)的帳算成臺灣的出口,他們也把(臺商在)中國的工廠賣到中國的,也算成是臺灣的出口。我們對臺灣政府的經濟數字實在引用不下。
我們只要回顧在整個選戰的過程中,藍軍一直避談ECFA,我們就應該警覺這個議題不見得對他們有利。ECFA是臺灣和中國經濟關係中大家最看得到的一環。當藍軍一再強調中國經濟對臺灣的重要性時,綠軍不談ECFA等於把最重要的武器自我解裝了。
對於許多的臺灣人來說,他們這幾年來的經濟情況是越來越壞。大家對於將來也越來越沒有信心。馬政府最重要的經濟改策就是ECFA。事實上雙方也就這個議題在一年多以前才開戰大辯論。但是到了大選的最後階段,雙方竟然都禁聲不(敢)提ECFA。雙方好像也都很擔心對方會提出這個議題。
所以當籃軍找了一堆企業家在談沒有九二共識,臺灣會受到怎麼樣的傷害時,緑軍如果不提ECFA,已經找不到回防反攻的彈藥了。他們無法從經濟的角度回擊了。
綠軍對自己也太沒有信心了。
若大選中談ECFA的負面影響
ReplyDelete其衍伸意義是
「蔡英文上任之後,要廢除掉ECFA嗎?
跟中國的所有經貿協定要全面重來一次嗎?」
這跟馬營大放九二共識的殺傷力是雷同的
蔡營已經說過會全面接收ECFA
原因是 開始簽約後這就是國家的誠信問題了
再次攻擊ECFA只會讓藍營更有條件去質疑小英的立場搖擺
而事實上 蔡基於長久的國際談判經驗
深知一旦簽約後就不宜反悔
所以後期不攻擊ECFA
但其實蔡應該要針對ECFA目前還沒簽的細項
(這項資料拿得到嗎?)
而已經談的部分對台灣不利
所以要蔡這樣有經驗能夠守護台灣利益的人上台
才能避免掉ECFA對台灣持續的不利
在全面接受ECFA 和廢除ECFA中間應該還有很多的可能,並不是BINARY 而已。
Delete蔡營既然已宣布全面接受ECFA,我們當然不會去談或是暗示要廢除ECFA。
我擧個例子。如果蔡營在選前一個禮拜公開要求說,ECFA已實施一年了,政府為什麼不公佈成果的檢討報告?到底台灣得到什麼好處?有了什麼壞處?是不是有見不得人的東西?
這樣的動作,國民黨一定要回應吧?我們只要能夠進入實際數字的討論,相信ECFA的好壞處一定就會公開攤出來。
我為什麼做這樣的建議?國民黨為什麼一直不敢談ECFA?當然是數字不是很好看。這一篇文章是在一月底寫的。我就推測ECFA的結果不是很好,不然國民黨早就大談特談了。事後我們看到到的結果也正如我的預料。請見我在九月寫的「ECFA 討論不應失焦」一文。也貼在本網站中。事實上如果用我在文章中所建議的方式去評估,ECFA應該是產生很多負面的效果。
如果能夠正面迎戰,九二共識或ECFA 對選舉的影響自然會被稀釋掉。也就是我在文中所說的:「••••指出國民黨目前(有「九二共識」)的作法無效,並且對絶大多數的人傷害很大。」「九二共識」的牌也就打不起來。
如果用意識型態來批評ECFA,我想會變得很負面。
只要能用真正的數字來討論,不用口號,一定比不談或避談更有效果。
對我來說。蔡營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對自己沒有信心。